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七十五载长歌奋进 赓续前行再奏华章——新中国成立75周年盈江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0-21 15:15:30

75年春潮滚滚,75载沧桑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盈江各族儿女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路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面貌焕然一新,绘就出一幅幅绚丽多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后,全县经济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生产总值达到3571万元,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盈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有效措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阶段,2000年生产总值达到8.21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整体稳中向好发展,2012年至2023年GDP年均增长8.1%,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由1952年的772万元增加到124.46亿元。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1952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10万元。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978年增至288万元,财政支出结构也日益合理,财政收入的增长不仅有效发挥了宏观调控功能,同时对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至2023年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从4.95亿元增加到5.47亿元,年均增长0.9%。

金融规模发展壮大。德宏和平解放以来,全县金融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迅猛发展,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全县仅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金融机构。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建立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专业银行,1978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17万元、828万元。1983年至1994年相继设立了邮政储蓄点和农村信用社,1996年设立国有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加快,盈江金融业逐步形成了覆盖银行和保险,竞争较充分的金融机构体系,2020年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10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2012年的52.8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38.94亿元,年均增长9.2%;贷款余额从2012年的33.86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33.11亿元,年均增长13.3%。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三产结构逐步改善。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基础地位更趋巩固,工业逐步加强,服务业成长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1952年至2023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升至42.5%,提高2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从0.3%升至25.3%,提高2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从85.7%降至32.2%。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通过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912万元,是1952年的3.3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以粮、蔗、畜、茶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27.2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7.64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主要农产品显著增加。1952年至2023年,粮食产量由3.49万吨增加到24.33万吨,增长6.9倍;甘蔗产量由3.62万吨增加到58.28万吨,增长16.1倍;茶叶产量由50吨增加到2890吨,增长57.8倍;油料产量由112吨增加到1296吨,增长11.6倍;肉类总产量由678吨增加到15133吨,增长22.3倍。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明显提高。1953年,盈江创办了第一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仅1万元。改革开放后,盈江县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盈江经济发展的路子,形成了以糖、电力、水泥、硅四大主导产业为依托的工业经济格局,工业经济基础不断夯实。1978年全县工业企业达4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031万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盈江加大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力度,以四大主导行业为重点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全县工业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得到大幅提高。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化,激发了企业活力,效益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增强,工业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转变。

2012年至202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从57.24亿元增加到80.05亿元,年均增长3.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生巨大变化,发电量由1978年的0.04亿千瓦小时增加到2023年的84.19亿千瓦小时;成品糖由1978年0.32万吨增加到2023年8.32万吨,增长25.9倍;工业硅由1989年的23吨增加到2023年8.75万吨;水泥由1987年的0.09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17.27万吨,增长200.3倍。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规模空前扩大。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事业都在起步阶段,投资总体规模偏小,195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27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召开后,盈江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扩大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国家投资、招商引资、地方投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良好局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978年的175万元增至2000年的1.68亿元,增长96.1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投资结构持续改善,投资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至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34.90亿元增加到38.55亿元。

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消费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呈现兴旺景象,197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7万元,比1959年增加618万元。随着居民消费方式进一步转变,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需求明显扩张,增长速度迅速提升。2012年至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1.03万元增加到39.68万元,年均增长5.9%。2023年按销售地分,城镇占主导地位,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64亿元,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04亿元;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5.29亿元,商品零售34.40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随着盈江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逐步向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结构合理化方向发展,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质量双提高。1978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30元,2012年提高至17883元,2023年达到32948元,2012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5.7%。1978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84元,2012年提高至5641元,2023年达到14587元,2012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9.0%。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从1952年首创第一所初级中学,到1958年,全县有小学102所、幼儿园1个、中学1个。改革开放后,全县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78年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有277人、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有98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0.63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2.5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85.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进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3所,其中幼儿园63所,小学77所,初中18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比1958年增加59所,增长57.8%。有教职工4244人,比1958年增加3925人,增长12.3倍。在校(园)学生63006人,比1958年增加48903人,增长3.5倍。其中:小学30102人,比1958年增加16501人,增长54.8%;初中14296人,高级中学541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70人,特殊教育学校177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9%,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8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7.5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5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71%。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新中国成立初期,盈江县文化事业发展落后,改革开放以来,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建立,文化事业实现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性文体活动异彩纷呈,高标准举办了目瑙纵歌节、泼水节等传统民族节日和国际观鸟节暨犀鸟论坛、秘境盈江系列活动、“豪茅”稻耕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革命遗址建设和保护得到加强,干崖宣抚司署、干崖宣抚司护理府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太平石梯生态发展经验”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评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典型案例。


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盈江县医疗卫生条件薄弱,人民健康难以保障。1958年全县卫生机构数仅有12个,卫生机构床位138张,卫生技术人员110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能够享有的医疗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全县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1个,床位数1589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4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82人,注册护士754人。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组建有序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全县参保对象参加大病补充保险达100%。

75载峥嵘岁月、光辉历程,75年砥砺奋进、众志成城。踏上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征程,盈江县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实现盈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盈江县统计局)


责任编辑:邹金涛

上一篇:昭通,大道如虹 通达未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