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三边三好”重要指示精神,扛牢扛实强边固防重大政治责任,站在服务融入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统筹谋划全州信访工作,用好用足信访工作这个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信访工作这个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成为强边固防、推动德宏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新动能。 畅通“网络”渠道,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打造网上信访“德宏模式” 2003年6月,州政府门户网站开通“书记州长信箱”,搭建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网上信访新渠道。其后,全州5个县(市)相继开通“书记县(市)长信箱”。 “网上信访”德宏模式运行机制是“两头在外、中间在内”,即网上受理—内部办理—网上回复,最大特点是信访成本低,反映诉求简单快捷、办理过程及时高效。我州“网上信访”80%以上的信访案例公开,投诉内容和处理结果公开透明,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双向监督机制,有效防止“书记州长信箱”流于形式,切实推动信访事项从程序性化解走向实质性化解,推动了全州信访形势整体好转。 2007年3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新华通讯社《国内动态清样》第928期《云南德宏“网上信访”筑成化解矛盾新渠道》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网上信访经验值得总结,并可部署若干地方进行试点,探索反映民意和诉求的新渠道”,网上信访“德宏模式”随后在全国推广。 在开展“网上信访”工作中,我州始终坚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把问题解决与否、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网上信访”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推诿、不敷衍。对个性问题,个别解决;对热点、焦点问题,专题研究解决。凡是能解决的,及时协调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或是要求过高的、不合理的诉求,也必须通过网上公开回复群众,认真负责地做好解释工作,取信于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全省安排,与全国、云南省网上信访应用系统有机链接,立足德宏实际守正创新,持续深化和拓展网上信访工作机制,形成“信、访、网、电、视频、微信、手机App”七位一体、多渠道的群众表达诉求格局,做到信访事项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 2023年,省信访局研发并在全省推广使用一部手机信访通“一县一码”。我州积极宣传引导群众通过“一县一码”向本县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反映诉求,在基层依法及时就地解决诉求,努力扭转网上信访“倒金字塔”结构。 开展网上信访工作以来,我州始终将其放在维护边疆安全稳定的高度来统筹谋划,强化有解思维,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攻坚化解力度,妥善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信访事项从程序性化解向实质性化解转变,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生动实践。20年来,德宏累计受理网上信访超过12万件次,化解率达95%以上,切实搭建起信访为民的“连心桥”。 抓牢“基层”源头,以机制创新为重点提升信访源头治理质效 我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牢“基层”这个源头,找准信访工作融入基层治理的结合点、切入点,创新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健全基层信访工作责任体系,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强化前段化解,不断提高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实效。 建立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张清单”,每月组织各县(市)开展信访突出矛盾风险隐患大排查,将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突出信访问题、重点人员进行台账式销号管理。大力开展“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和“如家信访窗口”创建活动,紧紧围绕信访总量、越级访、集体访、重复信访、非接待场所有关人员、联名信(网上信访)、扬言件等创建指标,实行信访突出问题提醒约谈、挂牌督办,通过逐案化解销号,消除信访风险隐患,推动绝大多数信访问题在县域及以下妥善化解。2023年,芒市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芒市西山乡、瑞丽市户育乡、陇川县户撒乡、梁河县芒东乡获评全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陇川县信访局获评全省首批“如家信访窗口”。 推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在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州56个乡镇(街道、农场)在2022年全部建立乡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充分整合政法干警、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等基层社会治理资源,为推动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县级以上党政领导重要信访案件包案制度,落实重要信访案件“五包”(定责任包重点,定领导包化解,定措施包扶助,定机制包排查,定实效包督导)责任制,推动了一大批重要信访事项和信访积案的解决。2022年以来,全州厅级党政领导干部累计包案79件。组建社情民意工作专班,第一时间接应群众诉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州和县(市)均组建了社情民意工作专班,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组织活动阵地设置421个民情民意收集点,从州、县两级抽派841名党员干部组成群众工作队挨家挨户访民情。2022年以来,全州累计接到群众各类诉求56728个,办结率100%。 把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等与综治中心有机融合,明确了各级综治中心的功能定位,形成“预防在初始、化解在源头、息访在县域”的信访工作新生态。县级综治中心突出“中枢”功能,对矛盾纠纷进行实时监控,最大限度发挥集成效应。乡级综治中心突出“化解”功能,巩固深化“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发挥行业性专业性等调解组织和品牌特色调解室等作用,统一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做到随时接访、及时化解,确保“大事不出镇”。村级综治中心突出“排查”功能,发挥村居干部、网格员和楼栋长、驻村队员、社区民警、“五老人员”等贴近群众、熟悉情况优势,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实现“小事不出村”。 首创“三·三制”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对辖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按照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三级,逐级对同一起矛盾纠纷调处3次以上,实现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将怨气消解在村寨火塘。 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以来,我州把“三·三制”矛盾纠纷调处模式与全州建立的矛盾纠纷排查报告、重大矛盾纠纷联动调解等多项工作机制有机结合,依托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和“10联户网格”管理,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锚定“法治”关键,以落实《条例》为关键完善协同共治格局 近两年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紧盯“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实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任务,按照“五化”“四到位”要求,大力推动“受理部门负责程序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解决”,以法定程序“路线图”推动信访问题实质解决,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信访工作质效。 狠抓信访业务规范化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规范,开展信访业务规范化建设评查,以法治为保障不断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协同共治格局,提升协同共治效能。研究制定办信、接访、网上信访等信访业务各环节制度规定,明确登记、受理、转送、交办、督查督办等全流程各环节操作规范,逐项统一程序、内容、时限、效果标准,对标要求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开展案件评查和复核工作,全州共筛选确定25件案件进行评查,找准信访案件办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规范、高效化解信访积案。收到复核申请5件,在办理过程中认定事实清楚、程序合规、复核意见明确,4件不予受理,1件已妥善帮助解决其反映的问题,申请人撤销复核申请。 推进信访工作预防法治化,推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开展民生诉求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专项行动,分两批交办民生信访事项17件,化解17件,化解率达100%;总结推广 “三·三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三个一”涉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落实“红黄绿”办理预警机制,对有权处理机关、单位办理程序不规范、超期办理、化解不到位等问题,采取提醒、督查、通报等方式加大督办力度,确保程序规范、化解到位、事心双解。积极探索构建“信访+纪委监委”“信访+巡察”“信访+组织”“信访+政法”协同联动机制,联合梳理交办、联合会商研判、联合实地督办、联合推动政策完善,变信访部门“单打独斗”为“齐抓共管”,构建起信访监督大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