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先遣分队走过的牧场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17 10:02:05

4456f6a6-4c2b-4cfb-95ae-667a8a79c122.jpg
革吉县亚热乡。记者 张宇 摄

  5月29日,毛泽东电令西北军区,命令“新疆进军阿里的先遣部队,要继续担负起侦察到噶大克之任务”。

  6月2日,先遣连45名官兵组成进军噶大克先遣分队,由李子祥、彭青云负责。

  6月6日,分队与安志明部共同誓师出征。

  分队分两个梯队,保持半个马站(25公里)的距离,踏上了征程。

  先遣连分队离开改则不久,便进入了羌塘腹地,雪山横空,荒凉无际,时而狂风呼啸,时而大雪席卷。

  走了10多天,先遣分队才甩下了“十二圣湖”无人区,在这里,许多生病久未愈的人加重了,战马又损失了三分之一。

  ——摘自《进藏英雄先遣连》

  6月27日,盐湖的采访结束时,时间已经过了下午两点,“追寻先遣连足迹”采访报道组又往亚热方向驶去。

  盐湖和亚热均属革吉县。亚热位于县东南部,与改则县、普兰县、仲巴县相邻。通往亚热的公路全程为油路,少了土路的颠簸,往来车辆却很稀少。据说,亚热因其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至今仍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数量最多的是野牦牛和藏羚羊。

  此行并未见到野牦牛,但藏野驴、藏羚羊、藏原羚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在路边,也偶见羊群在悠闲吃草。海拔虽然更高了,但车窗外的草质似乎比改则要好一些。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亚热乡?

  从拉萨出发后,6月6日下午到达革吉县城时,报道组在街头匆匆与阿里(革吉)直属库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设计师米玛次仁见了面。这位被誉为“阿里通”的退休老干部了解到我们此行的目的后说:“你们最好到革吉县亚热乡走一趟。”

  山路弯弯,在艰难翻越一座叫达多拉的山口后,海拔已达5200米以上。不久,车的右前方开始有村落房屋出现,翻过山坡后,更大一片房屋出现在地平线尽头。

  亚热乡终于到了!175公里,用时3个多小时。

  年轻的乡长边巴欧珠和乡干部早已等在政府大门口。见面第一句话,他说:“乡里请来的几位老人在里面等着呢。”

  只见几位老者和一位中年男子坐在阳光板房内。见到我们,每个人脸上的微笑灿烂如高原阳光,是那种高原牧民特有的热情与亲切。

  他们分别是来自塞利普村91岁的洛桑尼玛、81岁的桑旦和54岁的石达,还有一位来自罗玛村的昂达老人。

  得知我们是为追寻先遣连足迹而来时,大家诉说的愿望似乎都很强烈。

  屋外,高原阳光炙热;屋内,在亚热乡政府温度极高的阳光板房里,大家在你一句、我一句中热聊,先遣分队的足迹从模糊变得清晰。

  81岁的桑旦老人身穿传统羔皮藏装,一顶礼帽下梳得精细的辫子垂在肩上,透过老花镜,可见他时而半眯着的眼。

  桑旦10来岁时,有一次和父亲给塞利普当地寺庙送木材,见过一群驻扎在寺庙附近的陌生人。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人就是先遗分队的官兵。

  “我父亲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牛奶,他们回赠了面粉,因为此前没见过这东西,拿回家也不知道怎么吃。后来,第二次见时,他们正在吃饼子,还给我们吃,才知道那就是用面粉做的。”桑旦老人说。

  91岁的洛桑尼玛记得,先遣分队出现在塞利普地方时,天气已转暖。“他们在寺庙附近大概驻扎了一个夏天,‘梅色卓美’( 藏北方言,和解放军穿的土黄色军服有关),我们当时这么称呼他们,因为语言不通,偶尔比划着交流,大多数时候就是相互看着,彼此微笑着。”洛桑尼玛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指着前方说。

  比起老人们,54岁的石达显得更了解这段历史。他的父亲次仁生于1923年,年轻时见过“梅色卓美”,人民公社时期曾当过亚热区的文书。次仁过世前给家人讲过很多先遣连的事情。

  1951年初夏,一群身着土黄色服装的人来到塞利普地方,他们身上未见有枪械,也不打扰老百姓,只是就地驻扎在离寺庙不远的地方。然而,各种谣言却从四面传来,他们的到来在牧人中引起一阵骚动。

  很快,当地上层聚在一起,一连开了好几天的会议,讨论这些陌生人的来路,猜测是友好或是不祥。“紧张了一段时间,最终,大家相安无事,‘梅色卓美’很友好,没发生过任何不好的事情。”石达转述着当年父亲的话。

  其实,亚热从来不是一个偏僻的地方。除了1951年夏天先遣分队从亚热经过并驻扎一段时间外,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亚热一带也曾是土匪时常出没的地方。剿匪英雄赵留柱是当时亚热区的区委书记、剿匪民兵拉拉是亚热区罗玛村人,他们先后在剿匪过程中牺牲。一直以来,当地百姓都牢牢记着他们心中的英雄。

  到达阿里地区后,我们又特意拜访了米玛次仁,希望从他这里获得关于亚热乡与先遣分队的相关史料。据米玛次仁了解,1951年6月,先遣连剩余官兵及后续的安志明部队,从改则扎麻芒堡离开,经过革吉的盐湖、象鲁康寺、雄巴、亚热的塞利普等地。米玛次仁认为:“先遣分队到亚热后,驻扎在塞利普地方,给当地老百姓送过食物,做了很多好事,驻扎时间是一个夏天。”

  他说:“作为先遣分队,他们有探路和侦察任务,应该有二十几人,准备从塞利普挺进普兰,需要向导,最后并没有从塞利普的贤普林寺(注:为普兰县贤普林寺的一个分寺)方向走,而是折回从久美措两湖之间穿过。事实证明,这样往普兰方向确实更近一些。”

  为从当地老人口中留下珍贵的口述资料,近两年,米玛次仁两次走过这条路。他说:“通过当地老百姓的口述史料,同时也找到一些军事实物,加以佐证后我得出结论:70年前,先遣连从亚热路过,到普兰巴嘎,解放了普兰,最终解放阿里。”

  因时间有限,我们未能到达米玛次仁所说的当年部队在塞利普驻扎过的地方。但据他介绍,经历70年风霜雨雪,今天,亚热乡塞利普当年的军事工事已被风沙掩埋,但很多当地老人到了那儿仍寻得到遗迹。

  “我在这些遗迹处找到了一些解放军的遗物,现在就保存在阿里(革吉)直属库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纪念,也为缅怀!”米玛次仁说。(来源:中国西藏网)

责任编辑:杨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