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让云南漾濞这个村“云上”脱贫现“蝶变”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18 10:39:10

“头顶云雾脚踩霜,荞麦粑粑萝卜汤。以前的光明村只是一个贫困的深山村落,交通闭塞,下山去漾濞县城赶集一个来回要一天的时间,丰富的核桃资源难以走向市场。”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光明村党总支书记杨雪明说。

光明村属于100%纯山区面积,2017年有304户1297人,2018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76人,通过抓实党建扶贫“双推进”,推进精准扶贫,2019年该村贫困户全郎贫困退出摘帽,高标准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截止2019年底,光明村集体收入达22万余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3191元。

2003年12月,魏定奎退伍回乡,希望发挥退役军人的优势,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2013年5月,经村民选举进入村委会班子成员,现为光明村委会主任。在光明村,像魏定奎这样的退役军人有24名,其中有5名是党员。

查守杰,2003年入伍,2007年参加中东维和一年,2008年从部队退役回乡后,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3年在光明村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为了带头发展村生态旅游事业,于2015年开办“漾濞老查家民宿农家乐有限公司”。

现担任光明村第二党支部书记的张进伟老人,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党性强、作风扎实,带领村民小组,完成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周发德,1969年4月入伍,1973年2月退伍回村,在他孙子18岁那年,他动员孙子当了兵,到部队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入了党,了确了爷爷在部队没能入党的心愿。2019年,孙女周素亚也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现在在光明村委会工作。

魏定奎、查守杰、张进伟、周发德等退伍军人在光明村党总支书记的杨雪明的带领下,离军不离党、退伍不褪色,班子成员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顾大局、视大体,紧紧团结在光明村党组织的周围,利用千年村落区位优势,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创新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建设“云上”幸福村庄,在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社会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的实施中,撸起袖子加油干,树起标杆当先锋,时刻为光明村村民谋福祉。

围绕夯实“组织带”,采取强思想教育,以火塘会、庭院会、林间会、灯下会、田间会等形式,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强阵地建设,建好用活3个支部活动场所,建立“四站一室”,认真抓好党员服务站、便民服务站、文化服务站、发展服务站、卫生室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服务党员的作用;强活动内容,把党组织活动“舞台”搭到自然村、搬到农户家中、移到田间地头,形成“顶在前面干在难处”的浓厚氛围,让群众走出家门,为群众交流互动搭建平台。

为培育“能人带”,该村党总支采取在教学中育、群众中培养、企业中带、项目中锻炼、社会中引进,培养政策宣传能人、技术技能能人、服务发展能人、致富带头能人;采取“乡土能人+农户”,每户至少有1名乡土人才挂钩帮扶农户,做到能人带户、能人带富;带动群众,广泛动员乡土能人想在前、让在前、干在前,带头配合、支持和参与产业振兴、乡村旅游等重点工作,带领各民族群众致富奔小康。同时,发挥“党员带”,规范党员发展机制、党员服务机制、党员带头机制,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退役军人党员的示范带领作用。

有退役军人在的地方思路就清晰。

光明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两年前引进苍山石门关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高标准打造“云上村庄”,村民“土地入股,让土地生金;核桃入社,让核桃树变成摇钱树;产品入网,让土货变金货;院子入景,让村变美户变靓;劳动力入园,让百姓在家门口务工创业就业。”成立光明村农家乐协会,培养“农家乐”经营带头人,促进餐饮、民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以体验“原生态之旅”为主题,打开“旧墙院”,精心打造集休闲、度假、美食、民俗风情文化为一体的民俗客栈和农家乐等,让游客领略“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原生态美景,品尝纯天然绿色美食。 

以“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旅游”为抓手,光明村采取“挂包帮干部+党员+建档立卡贫困户”等模式,立足本村地域、资源优势,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以党建推动乡村旅游,打造民族风情、特色餐饮、自然观光、康体休闲、徒步探险的乡村旅游胜地,做到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旅游。并充分利用建档立卡户剩余劳动力,强化技能培训,实现建档立卡户每户家庭收入不少于8000元,“天然氧吧”“云山村庄”“民俗之地”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为加大核桃抚育管理,促进提质增效,该村对600多株古核桃树进行挂牌保护。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发展以核桃、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全村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加入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20户建档立卡户持续增收。

光明村的查守荣家有4口人,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在各级党组织、扶贫工作队和当地党员的帮助下,已经脱贫退出。

“我给查守荣家算了算,2017年,将核桃、中草药种植、养猪等几项收入相加,他家年收入不下六七万。”杨雪明说,已远超脱贫标准,这是高标准退出。近年来,外地来光明村休闲、度假的游客不断增多,不仅贫困户受益,开农家乐的村民也得到不少实惠,苏果兴家就是一例。

“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农家乐收入十三四万,旺季时忙不过来,得请小工帮忙。”苏果兴说,除了农家乐,去年核桃收入还有3万多元。在光明村,像苏果兴家开农家乐且受益的,还有19户。

2019年,光明村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美丽田园果园景观”“云南省旅游特色村”“云南省美丽村庄”等称号。光明村鸡茨坪小组被授予“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光明村,从“村旧民穷、闭塞落后”到“生活幸福、未来可期”,短短几年,光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华丽蝶变”。

如今的光明村核桃远销海内外,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点,村民通过土地入股改善了生活条件,真的是集体富足、村民富裕。

这一切得益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推进,得益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得益于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干群同心苦干实干及退役军人党员的带领示范作用。他们,脱下军装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退役军人,他们,让光明村“云上”脱贫真光明。

云南网通讯员王正明郝琎周素亚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