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拉萨3月1日电(鲜敢 李海滨) 1965年3月1日,北京-成都-拉萨航线正式通航。飞机在拉萨当雄落地的那一瞬间,西藏各族人民的航空梦圆,西藏正式通航。人头攒动的布达拉宫广场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锣鼓齐鸣,载歌载舞。 从那时起,西藏不再遥远。 民航飞机飞过布达拉宫(资料照片)。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境内海拔7000米以上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受地势和气候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视为“空中禁区”。生活在这里的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这片高原。55年来,一代又一代西藏民航人与天斗,与地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雪域高原创造了民航运行的人间佳话。 突破“飞行禁区” 上世纪40年代,经西藏的“驼峰航线”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500多架飞机,2000多名飞行员牺牲在这条航线上。 1956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辟北京至拉萨的民用航线。3个月时间,建设者们靠着简陋的设备工具,肩挑背扛,在拉萨市北面180公里处、海拔4230米的当雄草原上“推”出了一条简易跑道。 经过10年反复试验,1965年3月1日,一架伊尔-18型飞机从北京起飞,次日飞抵当雄机场,西藏正式通航。民航拉萨站同时成立。 1966年11月23日,当雄机场结束历史使命,民航转场至雅鲁藏布江畔的贡嘎机场。 金桥初架(资料照片)。 通达航空网络 经过55年发展,西藏机场从1个到5个,“十四五”期间将达到8个;航线从1条发展到103条;通航城市从2个发展到51个;进出港航班从每周1架到日均150多架次;年旅客吞吐量从0.44万人次到575万余人次。“成拉复线”上飞机有序穿梭,地面台站发出的信号熠熠闪闪,机场各类先进保障设施设备装备一新,3个新机场、1条新跑道、1座新候机楼呼之欲出。以拉萨贡嘎机场为枢纽,区内其他机场为支线,辐射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援藏省份的航线网络已初步形成,民航的便捷性突显,1日之内,11家航空公司可以让旅客全天候畅达全国各地以及周边诸多国家。 历史性变化的背后,是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巨大提升,是西藏民航人的主动求变、担当作为。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未来,西藏的航空网络通达性必将进一步扩大,辐射区域、惠及人群也将进一步拓展。 西南航空首航拉萨(资料照片)。 创造安全记录 55年里,西藏民航人一直把确保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克服高寒缺氧、飞行条件复杂等困难,创造了“在世界平均海拔高度最高、面积最大和最难飞行的地区安全飞行时间最长”的记录。 1965年,民航拉萨站成立之初,就建立了飞行安全委员会,负责监督检查和部署全站安全工作。实行安全生产讲评制度,把各类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实行首长飞行值班制度,便于站(局)领导在值班时间内,参与组织飞行指挥,及时果断地解决各种应急事件。这些制度沿用至今。 1994年,民航西藏区局开始同下属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自此,民航西藏区局每年都和下属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兑现奖惩。 现代化的贡嘎机场。 迈入新时代,西藏民航安全管理也进入了系统安全管理阶段,管理理念也实现了进一步更新。《民航西藏区局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办法》等多个规范化规章制度的出台,RNP、ADS-B等先进导航监视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科学评估、隐患风险排查治理的不断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进一步筑牢了安全生产基础,提升了安全运行品质、裕度,西藏民航也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安全运行经验,树立了世界高高原机场安全运行的典范。 正是得益于一脉相承的安全文化,得益于严密的组织体系,得益于西藏民航人代代刨耕的精神土壤,2020年新春,当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民航西藏区局全员迅速行动、科学有力部署。截至目前实现了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运输的两不误,得到上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现代化的贡嘎机场。 55年里,医疗、教育、就业、餐饮、旅游等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而这些,都与民航的发展正相关。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民航将继续发挥无可替代的优势,为促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更大贡献。(本文照片由西藏民航区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