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保护从“一湖之治”到“生态之治”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25 10:10:33

原标题:洱海保护从“一湖之治”到“生态之治”——大理州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报道之二十六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考察时,对洱海的保护治理作出重要指示。

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是大理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为了保护好洱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州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保护治理模式,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洱海保护治理实现由“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态之治”的转变,大理发展的底色“绿”意愈浓。

“我们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洱海就是保护我们发展的根基。”这是当前我州干部群众的共识,亦是洱海保护留给世人的训诫。

回望洱海保护治理的历程,可谓是波澜壮阔。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洱海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加剧,洱海污染负荷不断增加,1996年、2003年、2013年相继出现了蓝藻大面积暴发和聚集。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适时果断地在洱海流域采取了“双取消”(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船)、“三退三还”(退耕还林、退塘还湖、退房还湿地)、“三禁”(禁磷、禁白、禁牧)等一系列措施,实施了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时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大理州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以“立此存照”为军令状,全力推进依法治湖、科学治湖、工程治湖、全民治湖和网格化管理“四治一网”工作。

2016年11月30日,省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作出“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洱海抢救模式,保护洱海流域水环境”的重要决策部署后,我州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组建了州、县市一线指挥部,派驻了16支乡镇工作队,以“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坚定决心,全力推进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为重点的“七大行动”。据不完全统计,期间,大理市、洱源县及大理州级相关部门每天有近万人奋战在一线,定点、定人,查污、截污、治污,尽最大努力减少洱海污染负荷。

2018年11月,省委书记陈豪,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先后赴大理督导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提出了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等新要求。大理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从坚决打赢环湖截污、生态搬迁、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矿山整治、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治理“八大攻坚战”入手,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开启新时代洱海保护治理和大理发展新征程。

战鼓再擂,洱海保护治理已从单一的“治湖”向不断改善洱海流域生态环境、推动洱海流域绿色发展推进。在保护范围上,从252平方公里的湖区扩大到2565平方公里的径流区;在治理措施上,从污染防治扩大到流域空间管控、生态修复、产业调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在治理思路上,从“常规治理”向“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转变。保护洱海不遗余力,一张张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的“保护网”正在不断升级和加固。

洱海保护,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实践、每一次创新,洱海保护都在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前,“三线”划定及生态搬迁工作正有序推进,环湖生态修复工程正抓紧实施,“大药大水大肥”的生产方式正在被人们摒弃……洱海保护治理的步履铿锵,前进的道路上皆是“风景”。

这抹“生态之治”的绿色,不仅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的全新模式,也为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曲“洱海清,大理兴”的时代新歌正澎湃奏响。(记者张红梅)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