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雅竹 摄 自2016年6月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曲靖市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构建珠江源头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战略举措,高位推动、稳步推进,确保2019年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50%。 如今曲靖市的城市和乡村绿意渐增,呈现出生态宜居的景象,“大珠江源”绿色品牌正在打响。 高位推动加大投入 傍晚时分,师宗县文笔森林公园内渐渐热闹起来,市民们在此散步、健身,呼吸新鲜空气。作为全省较大的县级城市中心公园,文笔森林公园占地面积2200亩,概算总投资4.8亿元,如今已成为师宗群众休闲、观景的好去处。绿色增多了、空气清新了、环境更美了,是曲靖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市民们最直观的感受。 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后,曲靖市加强顶层设计,委托西南林业大学编制了《曲靖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相继出台《曲靖市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实施意见》《曲靖市农村增绿行动实施方案》等。2017年9月,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创森工作全面展开。 为确保创森工作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狠抓城乡造林绿化工作。按照《曲靖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内容,制定完成了《曲靖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台账》。并组织召开云南省森林城市评审会,麒麟区、沾益区、马龙区、师宗县《总体规划》已顺利通过了省级专家组评审。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目标,围绕“关键是造林、细节在种树、重点是管护”的要求,今年以来,曲靖市市级财政共安排1700万元创森专项经费。采取共建、认建、认养、冠名和开发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城乡绿化建设,多渠道筹集绿化资金,有力推动了全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全民参与城乡增绿 站在罗平县大补董村新建成的栈道放眼望去,那色峰海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翠绿起伏。因为良好的生态,村庄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随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乡环境提升等一系列工作的推进,像大补董村一样的美丽村庄在曲靖市越来越多。 自开展创森工作以来,曲靖市先后实施了“三年城乡攻坚”行动和“农村增绿”行动,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为进一步满足创森指标、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今年全市有针对性地实施了送苗下乡、公园建设、城镇面山及高铁沿线绿化的造林绿化“三大工程”。截至目前,“送苗下乡”共投入资金937万元,送苗191万株;“公园建设”共规划完成了1个森林公园、3个湿地公园、5个郊野公园和多个小游园建设,仅沾益区就计划投资18.4亿元对西河公园、伏釜山公园、玉林山公园等进行建设;“城镇面山及高铁沿线绿化”结合国土绿化、植树造林,针对城市面山、高铁沿线及路域周边,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做到“重点部位有亮点、重点路段成精品、整条线路是绿带”的绿化景观效果。宣威市实施道路全域绿化,共绿化道路17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绿化125公里、县乡公路113公里、乡村公路675公里、村组公路855公里,道路林木绿化率达85%。 一大早,71岁的张大爹就来到寥廓公园,锻炼的同时还不忘随身携带垃圾袋。“现在曲靖的绿色越来越多了,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我们当然要珍惜现在的环境。”在曲靖市,“爱绿护绿”的理念如今已深入人心。在人口集中、人流量大的广场等地,曲靖市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共发放10万份创森宣传日历、2万个创森宣传手提袋及上百万份创森宣传册(单)。在境内高速公路入口、国道以及城区主要路口、重要地段、桥体制作大型户外宣传牌(布标、壁画)3000多条,营造起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补齐短板加快推进 对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要求,今年以来,曲靖市创建步伐进一步提速。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城区绿化645.77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城区公园绿地面积新增187.1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水岸新增绿化839.47公里,林木绿化率达80%以上;新增道路绿化1134.75公里,林木绿化率达80%以上;新增花园式景观大道3条、森林式景观大道8条;新增集中型村庄绿化面积2242公顷、分散型村庄绿化面积1238公顷;新增都市型绿道20.5公里、生态型绿道67公里;建设完成植物科普教育基地3个、多元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3个、森林城镇9个、森林村庄22个、森林社区11个、森林人家10个、义务植树基地10个、森林康养休闲基地6个、森林采摘体验基地12个;新增县级自然保护区4个、公园9个。 下一步,全市将把增绿作为首要任务,把提质作为长期任务,实施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工作。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标中的五大体系40项指标,对标对表、查缺补漏,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同时将按照“一核、四翼、九心、百片、千廊、万家”的总体布局,重点策划实施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造林绿化项目,特别要在城市中心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重要节点和县乡驻地集中投入,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亮点工程,从根本上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人民群众幸福感得到增强,实现创建与发展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