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省政协“关注美丽家园—走进国家公园”调研组西双版纳调研的第一站,便是前往野象谷,实地调研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情况,考察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护中心,调研勐养片区亚洲象防范工程和亚洲象预警系统。 野象谷所在的勐养片区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过程中,通过云南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等专家的介绍,我们梳理出这个保护区变迁发展的轨迹。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上世纪80年代重新区划调整后,于1986年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勐腊、尚勇、勐仑、勐养、曼搞5个互不相连的片区组成,总面积约24.12万公顷,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总面积的12.7%,是以保护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物种资源为主要目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国家公园保护地模式,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率先尝试的保护区之一。2008年,国家林业局同意云南省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份。省委、省政府随即将建设国家公园作为探索我省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进行了一系列的顶层设计,云南的国家公园建设由此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其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云南省批准按照国家公园的理念和方法探索新形势下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在原有自然保护区基础上,西双版纳国家公园将保护范围扩大至地域相近而互不相连的勐海、悠诺、勐养、勐仑、勐腊、尚勇6个片区,其中原自然保护区面积占84.97%。原有的自然保护区管护队伍在履行原有保护区管护职能的同时,按照国家公园的管护理念,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之路。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有什么关联和区别?”有省政协委员提出疑问。 “某种程度上说,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区的升级版。”调研组成员、省林业厅保护处处长、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钟明川介绍,国家公园更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保护方式更加多元,包括了保护、研究、监测、科普教育、社区发展等方式;同时更加突出全民共享的理念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通过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在公众参与中激发和提升全民自然保护意识。 “从自然保护区到国家公园的发展过程,也是从物种性保护到区域性保护再到系统性保护的过程,自然保护更加科学,管护效能也逐步提高。”参加调研的省政协委员感言。(云南日报 记者程三娟陈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