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昭通城南凤凰山脚下的望海公园湖畔,又迎来一批来昭避暑的川渝客人,他们每天早晚都会来到公园散散步、跳跳舞、爬爬山,纵情享受“秋城昭通”清凉一夏的美好时光。“昭通是个好地方!蓝天白云,山清水秀,苹果飘香,气候宜人,整个环境就是一个天然的大空调。”连续3年来昭通避暑的四川宜宾客人杨光富高兴地说。 近年来,昭通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昭通的生动实践,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乡人居环境极大提升,随着交通路网和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气候资源、优美的人居环境等优势愈发凸显,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川渝地区的“避暑大军”涌入“秋城昭通”。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新时代命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这一时代命题,昭通的回答是: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建设一座果城,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全力打造‘天蓝、山绿、水清、果香’的美丽宜居家园,交出一份经得住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昭通答卷’。”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在近日召开的昭通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作出庄严承诺。 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腹心地带,既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又是乌蒙山区生态相对敏感脆弱的深度贫困地区。全市境内山高坡陡、群峰叠嶂,人口过载、资源匮乏,山区半山区占总国土面积的96.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高达270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5倍;森林覆盖率仅36.5%,水土流失面积达45%;92.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很大一部分生活在深山石山、边远高寒等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的工业经济给昭通留下了值得骄傲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但是繁重而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同样面临着“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实窘境。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为守住一片蓝天,昭通市针对当前生产生活用煤量大面广等大气污染防控重点,充分发挥水电、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优势,大力推广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努力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问题。通过划定产业发展生态红线,强化产业布局和规划控制,强化招商选商和精准把控,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项目落地,真正从源头上减少工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污染,确保昭通的蓝天常在、白云常现。 “为群山减负,绿一方群山,还自然以安宁。” 昭通市坚持应搬尽搬和应退尽退紧密结合,通过实施大规模易地搬迁,绿化一方群山。面对“一方水土承载不了一方人、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实际,昭通坚持把实施大规模易地搬迁作为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坚决把生态脆弱地区贫困群众彻底搬出大山,一步进城入镇实施城镇化安置,彻底斩断贫困群众与生态脆弱地区的联系,努力让人搬到人该呆的地方,让树长到树该长的地方,实现让广大贫困群众既挪穷窝、断穷根,又为群山减负、为大山增绿的目标,让人有美好的生活,还自然以安宁。 目前,全市在已实施易地搬迁2.81万户11.58万人的基础上,到明年年底前,再将5.35万户22.97万人搬出大山,其中整村搬迁的就有1014个村寨,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实现自然生态的全面修复。同时,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全面开展“百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补植补造村庄绿化,推动绿色向山上不断延伸,让座座青山批绿装。 “一个U盘一道河长令,一段视频一份责任清单。”昭通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而又是较为脆弱的生态区域。为护好一江清水,昭通市强化源头治理和污染防控,创新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努力确保所有注入长江的支流净化。全市上下掀起了以固体废物清除、黑臭水体治理、面源污染防治、水域岸线保护、水生态修复等为重点的“清河行动”热潮,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尤其是昭阳中心城市,以秃尾河、利济河等为重点的“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明显,累计完成河道整治47公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变成了美好现实,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普遍点赞。 “让百万亩果园包围城市,建设一座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百万亩果园与百万人口高度融合、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围绕省委、省政府“把昭通建设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昭通市借鉴云南烟草产业发展理念,把苹果产业作为推进产城融合、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建设百万亩苹果园为支撑,彰显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让苹果的元素、特征深深嵌入到城市血脉中,着力建设一座城在园中、园在城中、人口过百万、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让昭通苹果不仅仅成为一个产业,更成为一个城市的品牌的象征。按照“深度融合、特色彰显,无所谓城、无所谓乡”的理念,把500多平方公里的昭鲁坝区实施整体规划和布局,在保护田园风光、尊重历史现实的同时,全力打造苹果小镇、极限运动小镇、凤凰温泉小镇、省耕湖滨影视小镇、马铃薯小镇等特色小镇,让果园城市、苹果之城焕发出无穷魅力。 云南网记者 蔡侯友 沈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