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改革——保山文化进步的推进器 1978年,整个保山还没有独立的文化主管部门。1979年4月,保山地区文教局设立文化科。1981年7月,保山地区文化、教育分别设局。1994年12月,地区文化局、体育局合并,成立地区文化体育局。1999年5月,文化体育分开,重设保山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2001年7月,保山撤地设市,保山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更名为保山市文化局。 1980年以来,保山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设立和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建立了含地(市)、县(区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以及乡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室、自然村文化大院等在内的五级公益性文化服务网络。 随着文化市场、文化产业、新闻出版、文化稽查等文化管理机构的成立,既改变了以前文化管理的单一局面,又能让日益繁荣的文化市场规范有序。 2003年,保山市开始了国办艺术团队改革。将文艺团队建成充满生机的演出主体。1980年1月开始,经过几轮的改革,新华书店于2005年加入全省新华书店系统连锁经营。1985年全区放映单位发展到473个,1993年1月,全国电影发行体制实行重大改革,2005年正式撤销保山地区电影公司。 与时俱进的内部改革,既顺应潮流,又切合实际,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活力,涌现了许多文化先进典型。其中主要有:保山市被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4部委表彰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保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集体”。 “38号文件”——为保山文化发展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 2003年12月8日,中共保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同时,以保发[2003]38号文件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是保山第一个关于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接下来,保山市委、市政府不断发力,先后出台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保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2)》以及《保山市外来拍摄电影电视剧以奖代补实施办法》、《保山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保障性文件。在这些文件的支撑下,保山文化真正从改革开放初期单一的“唱唱跳跳”,进入到外延涉及各个社会层面,内涵包括各种文化因素,服务惠及全体市民的大文化发展阶段。 “十大文化工程”——保山文化理念与实践的一次创举 2000年,保山市文化局首次提出了建设“十大文化工程”的文化发展思路并开始实施。“十大工程”主要包括:创先工程,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农村文化设施改扩建工程,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工程,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工程,研究与开发利用工程,文艺精品工程,群众文化发展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文化人才工程,机制创新工程。它涵盖了文化发展中“硬件”和“软件”的方方面面。 “保山十大文化工程”的提出和实施是保山文化发展上的一次理念和实践的创举。它的贡献有两点:一是把纷繁复杂的文化工作内容分别归类为“十大文化工程”,让广大文化工作者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文化工作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将文化工作“工程化”,有利于把“软任务”变成“硬任务”。 “三馆模式”——开创保山文化设施建设新局面 1999年9月29日,这是保山文化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保山新建的三馆文化中心历时一年多的设计与施工,如期建成。上午,地委行署在这里举了隆重的落成开馆典礼。晚上,又在广场上组织了建国五十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当天先后接待近两万人次。相当于当时保山城八分之一的人口。 三馆文化广场由三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广场和永昌文化园组成 。建成后的三馆及广场,成了保山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标志性建筑。建成至今,己先后举办过上千次大型文化活动,接待和服务市民上千万人次。2007年,该文化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更为重要的是,保山三馆及文化广场的建设,开创了保山文化设施建设新局面。在此之前,保山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尚处于停滞不前的落后局面。仅以保山图书馆为例,1978年,保山地区没有地区图书馆,1980年恢复地区图书馆但无馆舍,仅租用数十平方米民房办公服务。一直到1992年才建成930平方米的馆舍。当时文化馆也在一条窄巷中拥有1000余平米的馆舍。而博物馆却没有馆舍。1978年,保山地区下辖的五个县均没有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馆舍。各乡镇仅有龙陵县成立了全地区第一个乡镇文化站——镇安文化站。 随着三馆文化中心的建设,保山所辖的腾冲、龙陵、昌宁、施甸等县也按照这个思路对县城的文化设施进行了改造建设,先后建起了“腾越文化广场”、“龙陵文化中心广场”、昌宁文化中心、施甸文化中心等。以此为契机,保山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入了一轮接一轮的大投入、大建设和大发展时期。截至2017年,保山先后投资近20多亿元,基本达到了全市文化设施全覆盖。它们主要包括:公共图书馆7个,达标率100%;公共文化馆7个,达标率100%。博物馆12个,乡镇文化站75个,公共电子阅览室881个,村级综合文化室913个,文化大院598个,农家书屋1000余个,“村情展室”232个。其中,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保山永子棋院、保山历史名人堂、潞江坝公路博物馆、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龙陵松山大战遗址公园等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在全国都占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保山的公共文化设施除国家投入外,还有许多是由企业投人的民办设施,其投资规模近10亿元,在云南位列前茅。它们主要有腾冲翡翠博物馆、史迪威公路博物馆、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腾冲琥珀博物馆、腾越文化博物馆、腾冲中医药博物馆、腾越根雕艺术博物馆等,其中如翡翠博物馆、史迪威公路博物馆等都在全国范围内填补了该项文化设施的空白。 云南网通讯员 鲁兴勇 刁丽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