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综述 文明宣传活动 打扫街道卫生 文明标语宣传墙 文明签名墙 捡拾街道垃圾 目前,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正在红河县轰轰烈烈地开展,正如该县《致全县人民的一封信》中所号召的那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投身到创城事业中去,共建美丽文明新红河、共享美好幸福新生活。 讲文明 干群齐心动起来 3月28日,红河县召开县委常委会议,部署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我们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创建工作,明确创建工作总体目标,努力确保‘四个实现’:要实现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居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创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该县县委书记张智俊要求,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过程中,要大力推进大力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文明素养培育工程、环境整治工程、文明交通工程、培育未成年人工程、平安创建工程、社会诚信建设工程“七大工程”。 随即,该县成立了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明确牵头单位,细化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建立牵头部门主要领导为责任主体,县级相关各部门协调、督促、联动的责任体系。13个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全县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这一过程中,该县还有计划地召开创建第四届省级文明县城领导小组工作协调会,深入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总结近期以来各组的创城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落实责任,真抓实干,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 深入宣传引导,让人人置身于浓烈的创城氛围之中,是该县创城的一项重要工作。 于是,森林公园内、文化广场上……一个个宣传栏建起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新风、传统文化、文明旅游、诚信建设、文明交通、文明礼仪等宣传语随处可见。截至目前,该县开展了两次创建“第四届省级文明县城”集中示范宣传活动,以“共建美丽文明新红河、共享美好幸福新生活”为重点,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红河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理念,进一步营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氛围,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同时,该县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传播着《致全县人民的一封信》、创城事迹等,《红河县公民文明手册》《倡议书》《宣传册页》等宣传材料也发到了市民手中;让巩固完善省州县文明单位、文明镇村、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进文明县城创建。 “火钳队”志愿者活跃在各个社区中。“火钳队”共有35名队员,每周星期二、四、六对城区进行保洁,每天工作时间不低于6小时,在当“保洁员”的同时又义务当好“文明劝导员。“火钳队”遇到随地吐痰、乱丢烟头纸屑、乱倒垃圾等不良行为,及时劝导纠正,遇到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积极主动帮忙。从跑马路的大街小巷到县一中,从安邦村到东门广场,市民们经常看到“火钳队”忙碌的身影。受到“火钳队”文明言行的感染,不少市民纷纷表示,要争做文明市民,杜绝乱扔垃圾、随意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共同为红河县城市环境的美化出一分力。 据了解,迤萨镇跑马路社区还有3支从事公益活动的队伍,一支是组建于2017年9月的“平安志愿者”,一支是组建于2018年3月的“巾帼志愿者”。这3支队伍的平均人员数为37人,以女性为主,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24岁,各队既有重复的队员,也有只参加一个队的队员。“火钳队”“巾帼志愿者”“平安志愿者”3支队伍经常深入街道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倡导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宣传环保、禁毒防艾、交通安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民族团结等知识,做了大量公益宣传。 “在凹腰山至跑马路山城加油站沿线,安装了210棵创文明城的宣传灯杆,迤萨镇大塘子坡村设计人工手绘文化墙33面。”该县文明办主任张志鑫介绍。县城百货大楼的文化墙,足足长650米,悬挂有160幅公益广告及标语;红河商务酒店至西山社区270米的墙体上,制作了70余幅公益广告及标语,在公交车上、出租车的游走字幕上,张贴着文明城市创建标语,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说起创建文明县城的事,迤萨镇三棵树街正在纳凉的王先生打开了话匣子:“你看这墙上,还贴着标语呢。”随着王先生手指的方向看去,墙上贴着一块蓝底白字写着“不说粗脏话,不损坏公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的宣传牌。“人老了,却学会了简明易懂的宣传语,感谢别人说‘谢谢’,求人解答说‘请问’,相互问候说‘您好’……”王先生的一串顺口溜,引得众人一阵阵欢笑。 美环境 妙笔绘出新景来 “眼见着城区一天天变化。街道干净了,花草树木多了,环境好了。”红河县迤萨镇三棵树街居民王爱华说,大概从六、七年前开始,城区在不知不觉中变美了,现在更不用说了,“你看那楼房,正在装修外墙,将按照东门楼的风格,统一装修成中西合璧样式。路灯都是新换的,还有你见不着的地下管道也都重新换了。每逢星期二、五,还有一群群的志愿者清扫大街,环境干净了,社会风气也好多了。” 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工作,打好“清洁县城行动、清洁乡村行动、清洁路域周边城乡人居环境行动”3大战役,稳步推进“城乡规划、城乡绿化、城乡亮化、城乡整洁化、城乡便利化、城乡文明化”6大提升工作,全面纵深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各项工作。共查处违法建筑1400余户,总占地面积16.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98万平方米;拆除县城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21余万平方米。全面实施县城增绿工程,建成马帮侨乡森林公园、木香园公园、马帮广场公园,园林绿地面积达86.55公顷,绿地率18.81%,绿化覆盖率33.82%,城区公园绿地面积54.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5平方米。实施城区亮化工程,消灭无灯区、增加县城亮度,优化提升县城夜景;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革除陋习与脱贫攻坚、文明县城创建、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切实改善城乡人居软环境。 该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强化,森林覆盖率达53.4%;水环境保护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设置191名县、乡、村级河长,完成红星水库等农村主要饮用水源清洁保护。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县域地表水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Ⅲ类。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45.6吨,处理率达100%,全年处理污水97.48万吨,污水处理率达82%。加强县域空气质量监测,空气优良率达到97.3%。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1平方公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485.31平方公里、全域永久基本农田33273公顷。加大对哈尼梯田的保护力度,创建迤萨等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重营造 人文环境更惬意 红河县素有“华侨之乡”“歌舞之乡”“棕榈之乡”的美誉和“天上撒玛坝·醇情哈尼人”的美称,迤萨人有着良好的人文素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该县更加注重优化人文环境的营造。 该县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以“价值观六进”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建立健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全县10个乡镇实现了乡村少年宫建设并投入运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图书馆、文化馆提档升级,县城群众文化休闲广场达到6个,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1个,县城内各住宅小区普遍建立了休闲娱乐场所,各小广场配备了文体健身器材;道德模范推选有序开展,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高,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评选推出了一批讲文明、懂礼貌、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有效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活动;大力开展文化服务供给,开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展演等活动;积极开展慈善捐助等公益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广泛募集善款,增强慈善救助能力。 同时,该县还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市场,建设诚信政府。加强社会治理和民族团结工作,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1740余项,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持续推进“打、防、管、控”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两抢一盗”“缉枪治爆”“三打击一整治”等专项行动,组建平安红河志愿者队伍,全力开展毒品问题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集中采集工作,完善视频监控采集系统,推广行车卫士,建立案件管理中心,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不断健全消防体系,全年无较大消防事故。国防动员能力不断增强,兵员质量持续提高并圆满完成年度任务。“110”报警服务网络健全;主街道路口建立警务执勤室,实行值班制度,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咨询和调解纠纷;人社局、公安、市管局等部门每年组织开展查处企事业使用童工现象,民政、教育、残联等部门保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和救助流浪儿童工作形成网络,保障有力。目前,该县正以城区主干道为重点,开展“违法停车”“酒后驾驶”、渣土车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开展了“文明驾驶、礼让行人”等相关活动;强化执法职能,文化市场管理更加规范,监管更为有力,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加大城区网吧监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了旅游市场整治力度,规范艺术品市场经营,工作成效显著;网信办、政府信息中心和公安三部门联动,将县属183个微信公众号、33个政务微博,6个网站、8个百度贴吧全部纳入管控范围,为其建立档案,确保管理服务对象情况精准,信息传递及时,管理措施到位,促进了精神文明网络推广普及。 调整充实诚信政府建设领导机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推动全社会“共铸诚信”活动深入开展。坚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就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教育收费调整等关系民生问题的事项召开市民听证会。坚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开征集制度,并想方设法把实事办好、办实,切实做到件件有交代,事事有回音。近年来,县政府及工作部门签约的市政工程项目履约率为100%。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网络,开展法律援助案件245件,办理公证服务252件。 有保障 民生幸福“摸得着” 红河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启动红河一中艺体楼项目、16个“全面改薄”项目、7个校舍维修改造项目、7个乡镇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红河一小迁建,完成石头寨乡么索小学整体搬迁项目、20个农村教学点提升改造工程和72套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实现思源实验学校招生办学,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发展为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落实“两免一补”、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免除高中学费等教育惠民政策。 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低至3.4%,加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力度,开展各类培训510期,培训2.56万人次。认真落实“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4870万元和担保贷款5435万元。 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推行农民工工资分账管理和实名制发放,为1080名农民工追回工资1380万元。 推进健康红河建设。出台《“健康红河2030”规划纲要》,启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健全“县乡村组”4级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完成13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建成2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7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和44个百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屋。县、乡、村卫生机构和服务站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成为常态化活动,健康教育宣传进一步普及。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不断健全弱势群体关爱服务体系,提高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所有在册孤儿全部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建成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和阿扎河乡、架车乡敬老院。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6.47万人、医疗保险32.43万人。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展了23次全民健身活动和赛事,参与红河州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举办首届红河哈尼梯田美食节、第十届农村文艺调演活动,连续举办“开秧门”“仰阿娜”“万人歌舞节”“长街宴”等民族节庆活动。基本完成东门楼及迤萨民居18幢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一期、二期及甲寅土司司署修缮工程,继续推进马帮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整理、出版《梯田舞韵》《我要去红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举办“五大洲摄影名家眼中的红河县”摄影大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编定《红河县民族文化音乐教材》和《乐作课间舞》教材。与老挝国塞塔尼县签订建立友好城市协议,赴老挝举办“文化中国·七彩云南·魅力红河”大型文化演出,得到老挝人民和华侨华人的一致好评。 促发展 经济建设稳中向好 经济建设是基础,精神文明建设是上层建筑,两者互相促进,交融发展。该县的经济发展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为创建文明新红河下了良好基础。 “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元蔓高速公路项目征地425.53公顷,兑付1.98亿元征补资金;启动元绿高速公路项目征地工作。推进齐洛公路提升扩建项目建设。全面完成行政村道路硬化工程。完成农村公路除险加固和“安全五小工程”建设。开工实施31个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2.7万名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启动红河谷热区、架车乡片区、洛恩乡黄莲山片区3个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和俄阿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新增高效节水面积546.66公顷。虎街河水库进展顺利,有序推进勐甸水库征地拆迁和导流隧洞建设。推进绿色小水电站建设,开工建设车玛龙电站,基本建成南昏河6级电站、坝兰电站。凹腰山变电站建成投产。阿底坡、攀枝花2个电站列入省级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清单。全年预计发电1.4亿千瓦时。完成红河县通用机场场址初选。积极推进红河至石屏高速公路,跑马庄水库、马嘎水库、“一河五库”连通工程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做强特色农业、做大特色工业、做优特色旅游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启动建设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山地未来创新中心、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架车乡黑木耳培育基地投入运营。开工建设红河石膏产业园区。建成红河糖业有限公司新生产线项目、森沐公司棕竹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三村乡有机黑糖厂。引进红河云锡恒通公司,与云锡集团公司政企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红河云百草公司“三七粉”产品入围“云南名牌产品”,红枫农业公司、酷爱哈尼梯田红米公司被评为全州“质量走廊”示范单位,质量强县战略初见成效。红河天然石膏产品打入越南市场,实现了进出口贸易“零”的突破。红河县被省旅发委列为全域智慧旅游精准扶贫示范区和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启动实施“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项目。 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县城区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100%,成功将红河哈尼特色小镇项目申报为省级特色小镇。全面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完成972户棚户区拆迁。马帮侨乡森林公园、马帮广场公园、木香园公园建成免费开放,启动全民健身休闲绿道项目一期工程,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3.82%,亮化覆盖率达90%。县城区建成面积4.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27.12%。 (记者 常玉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