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马道子村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出水水质达城镇污水排放一级A类标准。刘学懿摄(视觉四川) 近日拉开序幕的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探索适应于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成熟经验模式。 处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这一农村“顽疾”,我省已进行了哪些尝试,取得了什么经验?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个已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区县和行政村。 尝试一 集中统一处理 暴雨之后不见污水四流 7月9日,连夜暴雨后,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五丁谷新村聚居区丝毫没有污水四流的景象,整齐划一的居民小楼排列在半山腰间。这里聚居着300余户居民,每天产生上百吨生活污水。 “我们建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总投资400多万元,管网覆盖了整个聚居区,一天可以处理污水100多吨。”白马关镇镇长兰军告诉记者,因为该聚居点位于半山腰,居民相对集中,都是统一建设的居民楼房,非常便于污水的集中统一处理。 今年初,罗江区成立了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专业的规划设计院对接,编制《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完成了对全区9个镇,89个行政村,997个村民小组,3450个自然院落的新村聚居点划定。同时,区上为每个镇标配一名乡村规划师,专门负责所在乡镇污水、道路、房屋风貌规划工作。 “试点示范优先在水源地保护流域、景区、省级四好村等重点区域开展,结合地形地貌、人口聚居程度等因素,明确技术路线,分类建设集中式、分散式和户用污水处理设施。”罗江区城管局局长周小林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12个,先期规划建设重点区域污水处理点300余个,力争在2020年实现所有乡镇及中心村污水治理全覆盖。 记者获悉,罗江区已筹措了1.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先期300余个重点区域污水处理点的工程建设。在项目建设上,当地实行全额区级投入+村民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在项目管护运营上,实行财政投入一部分、村民缴纳一部分、镇村补助一部分的方式,确保设施设备长期有效运行。 在绵阳安州区乐兴镇民生村的“月型院落”,记者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污水处理方式——三五户一小槽,十户一大槽,这种“一池一槽一湿地”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将污水设施“藏”在地下,不仅不占用老百姓的田地,“池”“槽”里的污物还变成了能用于农业生产的宝物,让百年历史老院落焕发新生机。 安州区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局长朱东平介绍,该区突出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和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新景观为目标,通过建设生态湿地,实现农村污水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目前,安州区已建成地域特色明显、业态丰富的“花城果乡”“幸福七里及猕猴桃走廊”“温泉花海”“环湖碧荷园”“枣皮走廊·蝴蝶谷”五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观光示范片。 尝试二 引入社会资本 让“高科技”污水净化槽覆盖约4万农户 “旱天可灌溉,雨天无污染。”7月7日上午,丹棱县顺龙乡幸福古村村民周建芬的农家乐迎来了入住的客人,门口的污水排放口流出的水清澈无异味,让她忍不住向来客炫耀起了这一“高科技”。 “高科技”暗藏在农家乐门口的两个井盖里,里面分布着约3平方米和各个房间排水管相连的污水净化槽。净化槽里,采用生物解除氧化工艺,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中污染物,只需要72小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就能大部分去除,污水变成清水,水质能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 周建芬告诉记者,过去,幸福古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到水沟里,一到夏季就臭气熏天。2017年3月起,全村29户村民参与分散式污水处理试点项目建设,全部安装污水净化槽,全村污水收集处理率能达90%以上。 幸福古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属于小型设备,平均每天耗电0.8度,使用成本低,安装维护简单,基本上可以实现无人值守。但每台设备市场价约为两万元,丹棱全县农村约4万户村民,如何让村民都用上这样的设备? 2017年1月,在将城乡供排水、流域治理和环卫在内的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打捆包装成PPP项目后,丹棱县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泛华建设集团组成的联合体为中标社会资本,负责全县水环境项目的投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采用“政府+企业”模式,总投入5.8亿元,并根据项目类别对应实施TOT、BOT、ROT三种模式,力争让城镇污水入厂、场镇和聚居点污水入站、农户污水入池。 “丹棱县是住建部确定的首批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中车集团将在这里建污水处理设备生产厂。”丹棱中车水务有限公司项目工程部部长张强介绍。 目前,社会资本建设的丹棱县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已完工,投入试运行,6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均已全部投入运行,日处理生活污水1800吨。丹棱县还投入1.4亿元,统筹全县乡村振兴计划的12个试点村,采用湿地池、分散式等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今年完成3000户以上污水处理。 广安市武胜县白坪乡水磨滩村业主建起水上湿地公园,公园中的水大部分是再次循环利用净化过的生活污水。记者何海洋摄 尝试三 村上自建自管 避免污水处理站建成后成摆设 7月10日,趁着天气晴朗,华蓥市明月镇长田坎村村支书张光荣带领村民加快了微动力污水处理站的建设进度。该处理站属小型集中式,全部埋在地下,和村里10多户村民家通过管网相连,利用化粪池——格栅提升井——调节池——一体化处理设备等设施,采取“生物接触氧化”等工艺,不仅能让污水排放达标,还能在处理站地表栽植苗木,美化环境。 长田坎村是华蓥市3个首次试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村落之一。当地用分散采购方式,邀请四川雨之水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日污水处理规模为10吨的农村居民聚居点污水治理试点示范项目。土建由公司提供污水治理设备图纸,村上自行寻找中介机构对污水处理设备所需基础土建工程进行预算,经过财评后,村上自建。 “村上自建,一方面能降低工程成本,另一方面也为村上自管打下基础,能有效避免污水处理站建成后成为摆设。”华蓥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文长辉告诉记者。试点完成后,华蓥市政府将组织专家及相关部门对试点示范项目污水处理效果、处理工艺、设备价格、建设成本进行评比,评选出一个效果最好的微动力污水处理项目在全市推广。 如何让村上自管落到实处?文长辉算了一笔账:日处理能力为10吨的微动力污水处理站主体站点和管网建设成本约为10万元,每年运行成本3000元左右。自动化运行,管理难度小;村委会主管,村民能配合。 以长田坎村为例,污水处理站就建在村委会旁,每年运行费用由村委会出,村支书张光荣只需负责不定期查看设备运行状况。同时,华蓥市还专门成立国有企业——恒达环保有限公司,负责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有问题可直接找公司派人解决。”张光荣说。(记者罗之飏)(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