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留给人们的印象是白雪覆盖、巍峨圣洁,以及常人难以靠近的神秘。 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珠峰地区的人类活动逐渐增多,攀登到6500米、7000米、8000米乃至登顶的登山者也逐年增多。人类活动带来了各种垃圾,包括食品包装、饮料瓶等生活残留物,废弃氧气瓶和废旧帐篷等遗留装备,以及登山者和游客留下的粪便等各种遗弃物。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此前统计,有数百吨垃圾留在了珠峰地区。 给最高峰来个大扫除,今年以来,西藏采取多项措施清运回收珠峰地区的垃圾。 成立环保队,守护原生态 “目前,6500米海拔以下的主要污染物是生活垃圾。6500米以上,主要是登山路绳,还有一些废弃帐篷、氧气罐、煤气罐等。”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就十分脆弱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 珠峰地区气候寒冷,很多垃圾被冰雪覆盖,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几十年前人们丢弃的垃圾逐渐显露出来。此外,由于低温和大风,登山者一般都选择距离营地较近的地方作为厕所,多年以来营地附近积累的粪便早已以吨计了。 记者乘车一路颠簸,来到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来大本营,汽车还可以到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人称‘魔鬼营地’,对人的耐受力是极大的考验,物资运输只能靠牦牛,再高连牦牛都上不去了。如果想在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只能依靠登山运动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华大运动首席执行官曹峻说。 “到了高海拔地区,人体含氧量逐渐降低,人的机体耐受能力也逐渐下降。特别是到了海拔7000米以上,就需要特殊的适应。到了海拔8000米以上,基本上就是生命的禁区了,登山者哪怕增加0.1公斤的负重都感觉明显。”尼玛次仁同时也是西藏登山学校的创建者,他对珠峰垃圾清运之难非常了解,“现在技术条件好了,登山者可以携带4至5罐氧气上山,即便是这样,要想保证人身安全,攀爬过程也要全神贯注,不能分心。” “今年西藏体育部门成立了环保大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来治理高海拔垃圾问题。不仅是针对珠穆朗玛峰治理,还包括卓奥友峰和希夏邦马峰。我们想让更多来西藏的人可以看到原生态的环境。”尼玛次仁说。 分海拔清理,分类后处置 高海拔地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清运垃圾? “我们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一部分农牧民在6500米海拔的位置进行清理,一部分专业登山向导和从业者从6500米以上直到顶峰进行清理,登山者每人要携带8公斤的垃圾下来,此外还有奖励措施。”尼玛次仁说,生活垃圾运回大本营后,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交给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理,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机制。 今年31岁的顿珠是珠峰脚下托桑岭村的一名村医,登山季到来的时候,他戴上“高山环卫队”的袖标,穿上橘黄色工装加入了清洁珠峰的队伍。记者在珠峰大本营见到他时,他正在把分类装好的易拉罐、饮料瓶和其他生活垃圾装车运走。“每3天跑一趟,虽然工作地点都在海拔5800米以上,身体还吃得消。”顿珠告诉记者,他最高去过海拔6500米的地方捡垃圾,登山季结束后他希望能继续干下去。 除了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外,今年当地还首次在前进营地清理大小便。大本营也对旱厕进行了改造,加装了简易马桶,对粪便装袋、处理后带下山。 “在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还能搭建简易的厕所,到了6000米以上的地方,登山者只能用铲子挖个坑当临时旱厕。”登山爱好者、北京一家环保厕所研发企业的负责人吴昊说,“高寒缺氧的环境下,粪便很难像在平原地区那样发酵降解变为肥料,而会成为污染水源的潜在威胁。” “在山上,使用环保的除臭脱水剂,可以对粪便脱水、除臭。”吴昊一边往马桶内撒着粉末,一边告诉记者,这种除臭脱水剂属于微量高效,不会增加过多的重量,“海拔6500米以上,人们主要吃高热量的食物,产生的粪便就比较少。下一步,针对遗留在海拔6500米以下的粪便,我们将有针对性地投放除臭脱水剂。” 社会来参与,治理常态化 除了技术手段,西藏体育局等部门还采取各种措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高山环保,发起成立了我国首个高山环境保护基金会——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基金会于3月已正式获批,将全力支持西藏喜马拉雅山环境保护事业,引导当地农牧民群众参与环保工作脱贫致富,推进西藏高山环境保护。 这一基金会集合了来自企业家和社会慈善等资金共同保护高原环境,采取政府指导、基金会补贴、农牧民参与清运垃圾的全新激励模式。“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核心地带,既是重要的世界登山旅游目的地,更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成立基金会,可以激励大家积极清运垃圾。”尼玛次仁说。 西藏还严格登山环保管理,推进高山环保常态化。据了解,西藏自治区正在研究制定《珠穆朗玛峰登山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在已印发的《西藏自治区登山条例》基础上,细化对珠峰海拔5200米及以上区域的管理。在今年登山季结束后,珠峰年内不再接待徒步游客,海拔5100米以上区域对所有游客关闭,以进行环境治理。(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