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在首博展柜中的《步辇图》。 今起,来自西藏大昭寺等处的221件珍贵文物亮相首都博物馆,从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和同一家四部分,讲述西藏故事。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阎立本《步辇图》数十年来首次“走出”故宫展示,讲述汉藏和亲的故事。 《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规格之高堪称历史之最。2014年在阿里出土的马齿纹天珠是西藏地区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天珠;西藏地区首次考古发现的一批金器制作精美;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丝织品上出现汉字“王侯”;在西藏找到了我国出土发现最早的茶叶,这是西藏与内地交往的见证……展品汇集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和青海共21家文物收藏单位的精粹。其中,西藏地区文博机构和寺庙提供文物185组件,三级品以上国家珍贵文物占90.8%,不少文物是首次走出西藏展示。 26日,首博方厅一层展厅布展接近尾声,仅有一个展柜虚位以待,策展人张杰手里攥着已经制成的说明牌,牌上写着《步辇图》。这是这幅名画数十年来首次公开展示。说明牌上还写明,画后有北宋章伯益篆书,详细描述画中内容,指出此画“唐相阎立本笔”。 这幅名画反映了唐初的重大历史事件——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进藏不仅带去很多中原地区的文化典籍,随行的还有各种行业的工匠,对于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阎立本以此为题,绘制了这幅歌颂古代汉、藏友好交往的作品。 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内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皇帝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坐榻(又称步辇,图画即以此为名)上,另有三名宫女分别在前后掌扇和持华盖。唐太宗面前站立三人:最右者,身穿大红袍,是引见官员;中间是吐蕃使臣禄东赞,拱手而立,发型和服饰与中原地区不同;最左为一穿白袍内官。全画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线条纯熟,富有变化和表现力;设色浓重、鲜艳,是一幅出色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 “展柜长度有限,我们决定展出最精彩的部分,大约1米多长。”张杰介绍,观众可以一睹吐蕃大相禄东赞和唐太宗的风采。章伯益的题跋也在展示之列。“展柜恒温恒湿,古画大约展出两个月,然后回库休养至少两年。”张杰说。 明永乐八年,朱棣为给亡妻祈福,派专使入藏,将《大藏经》藏文手抄本迎请到南京刊刻。这部历史上第一部官方修订的大藏经已陈列在首博中。张杰说,这是布达拉宫雪城珍宝馆藏,也是最早的雕版印刷藏文大藏经。(北京日报 记者 刘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