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和如厕,一件千百年来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事,却被习近平总书记40多年来持续关注,最近,他又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 九十年代初拉萨市的13个公厕 1992年,我第一次进藏。同行的是位在西藏工作多年的老大姐,她从朋友那里借来两辆自行车,带着我满拉萨城跑。我们时常会在闹市区碰见一些人蹲在地上,好一会不起来。“他/她们干啥呢?”“上厕所,”老大姐的话让我大吃一惊,“这是游牧生活的遗风。”她还带我专门骑到一些新式建筑前,让我自己下车去看。走近,发现是新修的公共厕所,琉璃绿顶,白瓷墙面,十分抢眼。但离着十来米,就已经是臭不可闻了,满眼所见,到处都是便溺,几乎无处落脚,但老大姐却一直看着我,示意往里进。我捂着鼻子,跳跃着冲进公厕,再次大吃一惊!里面干干净净,可以说是一尘不染!虽然是蹲坑,但里面什么都没有,明显很少人使用。不过它的外围,倒是成了名符其实的“公共厕所”!老大姐带着我,连着转了好几个,都是同样的情况。她说,藏族早先骑在马上东征西战,就像格萨尔王一样,如厕自然都是在野地里随时解决。过了多少年,这种遗风还有迹可寻,就是我们在拉萨街头,到处碰见人随便“解手”,无关他/她衣衫光鲜不光鲜。这些公共厕所,是拉萨市洛嘎市长修建的,一共修了13个,虽然人们不进去,但好歹也有所集中,减少了街头随处便溺的情况。 八廓街整治后,焕然一新的公共卫生间。 国家对布达拉宫维修,首先完成的是德央厦厕所 昨天与拉萨一位老朋友闲聊,说起厕所,她脱口而出,“布达拉宫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厕所”。我们议了一下,松赞干布(617-650)为迎接文成公主进藏,在红山上修建布达拉宫,据说有999个房间,里面该有多少个厕所?!虽然后来雷电火灾,这些房间所剩不多,甚至一度只剩法王洞,后来五世达赖喇嘛(1617-1682)修了红宫白宫,但厕所总是一直要用的。因为红山本是观世音菩萨的第二殊胜地,达赖喇嘛又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这座宫殿无比殊胜,似乎从建成之后,数百年来,甚至连其弃物垃圾,都被存放在其地垄中,从不倒到宫外的其他地方。 1984年6月,布达拉宫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引发了一场火灾。由于干部群众踊跃扑救,火势很快被扑灭,但这场火灾却给相关部门提了个醒。国家文物局派员进藏调查,发现这座历世达赖喇嘛的驻锡之所内部残损状况触目惊心:木结构虫蛀、腐朽、拔榫、断裂、扭曲、变形相当普遍,有些地方的梁、椽已朽如粉状,随手一抓就掉一大把,完全失去承重作用……再查布达拉宫的维修档案,发现几百年来,历代达赖喇嘛也对建筑的残损状况进行过许多次勘察,做过一些小型维修,比如1820年,孜猜德列空(原布达拉宫管理机构)报告:“布达拉宫……德央厦(东欢乐场)的公用厕所早就险情严重,如今一个墙角的石墙倒塌,其余上下楼下沉,墙体开裂。” 1988年10月25日,中南海发出了《国务院关于维修布达拉宫的批复》,指出:“布达拉宫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辉煌的瑰宝,维修好布达拉宫……对于保护文物、弘扬祖国文化、开发旅游业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并明确中央为布达拉宫维修工程投资3500万元(最后增加至5300万元),确定成立布达拉宫维修领导小组,负责处理维修中的重大问题。 1989年10月11日,经过9个多月的前期准备,按照民族传统习惯和宗教仪轨程序,在宗教器乐和诵经声中,布达拉宫维修工程破土动工。 布达拉宫要维修的消息在拉萨传开后,引起很大反响,有些人不理解,觉得布达拉宫天天在那里,不是好好的嘛,为什么要修?他们之中不少人每年不知上去朝佛点灯过多少次,却从未注意过那些梁柱的情况。因此,拉萨市各居委会就组织了个市民参观团,专门参观布宫维修工程。这100多人的团里,有70多岁的老翁,有17、8岁的小伙子;有掉了牙的老太太,也有年轻俊俏的小媳妇;有穿老式藏袍的,也有西装革履的;有胸前挂着照相机的,也有手里摇着转经筒的。他们看了红宫,看了白宫,看了殿堂,也看了地垄;看到了一段段拔了榫的椽子,看到了一根根扭斜的柱子,看到墙缝里能塞进胳膊,看到梁柱上掉下粉末;看到黑灯瞎火的地垄里,堆积如山的垃圾杂物……他们惊愕了,啧啧声此起彼伏:“啊啧啧!没想到残坏这么严重,这么危险,不修不行啊!”“感谢啦!感谢共产党维修布达拉宫,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1990年1月7日,德央厦厕所工程验收。这是这次布达拉宫维修中最先完成的一个工程,也是西藏历史上对它的第一次彻底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