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上海共康中学西藏班读书的藏族孩子们踏上了暑假回家的火车。这一次,程海荣不在护送学生进藏的教师名单里。他定了4个大西瓜交给学生,叮咛他们:一定要到翻唐古拉山的时候再吃。 在最需要水分的时候吃上一口西瓜,是老师的良苦用心。 火车上拿着笨重的西瓜,让学生们叫苦不迭,满是不解和抱怨。从上海到拉萨,47小时10分钟。当列车行驶到达格尔木时,食物基本消耗殆尽,此时到达终点站拉萨还有15个小时。“这个时候是海拔最高、含氧量最低、人最难受最缺水的时候,这个时候能吃上一个西瓜那是怎样的开心啊。”程海荣解释道。 上海也有我的家我们一起过藏历年 从1985年开始全国举办内地西藏班,藏族学生从西藏来到内地求学,寻求更好的教育。在全国,有12个省市18所学校举办内地西藏初中班,在校生5046人;20个省市65所学校举办西藏高中班,在校生10611人;12个省市39所学校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在校生3168人。 来自日喀则的达瓦次仁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个暑假他没有回家,而是在学校为即将初三的学业做准备,和他一样在学校的还有很多准初三学生。回想起两年前刚来到上海,闷热的天气让他很不适应,时常也会想家。 如何能让这些11-13岁的藏族学生在上海安心学习,情感上又能有所归属?于是,“上海也有我的家”应运而生,西藏班的孩子通过活动与上海本地家庭实现结对。现在,达瓦次仁对上海已经很熟悉,说起跟自己结对的上海小伙伴“壮壮”,达瓦次仁很开心:“壮壮的爸妈有时候周末会来接我出去玩,我们一起去博物馆、电影院”。同样来自日喀则的白玛益西谈起自己的结对家庭也满是激动:“初一那年我爸妈来上海看我,我们和结对的爸妈一起过藏历年,我们感情特别好。” 学校组织学生们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 为让西藏学生们全方面发展,尽快了解上海、适应上海。学校开展了以管乐课程为代表的十余门选修课,满足孩子特长发展需求;共康大讲堂、名校一日行,激发孩子们梦想;参观航六师、雷达三旅、吴淞码头军舰等现代国防设施、各类博物馆、外滩等上海标志性地标,让孩子们感受上海发展速度;东方绿洲夏令营、上海红色之旅与现代工农业园区展示,让孩子们在比较中体味发展与进步才是硬道理。 “亲其师,信其教”藏族孩子们的汉族爸爸 程海荣是上海共康中学初一8班的班主任,说起“翻唐古拉山才能吃的西瓜”,他说:“我不能跟他们一道同行照顾他们,就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关心。” 四年前刚刚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的他,一毕业就进入了藏汉合校的共康中学,这对一个新手教师而言挑战不小。汉族老师教藏族学生,该如何下手?“我刚来的时候是懵掉的,这些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我对他们不能十分理解,他们对我也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他们是特殊的,对我的教学理念有一些冲击。以前我认为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就可以,但现在我明白我们之间必须先建立起情感。” 程海荣喜欢叫他的学生们“小孩”,“他们都是11、12岁就离开家求学的孩子,情感上必须要给他们关怀,小孩子们虽然不说,但他们心里都感受的到。许多孩子家庭条件不好,有的来上海三年都没有回过家,父母也没有来过。”于是,程海荣接过了陪伴孩子的责任。节假日,他带着孩子们聚餐,买一些烤鸭、西瓜,像朋友一样聊天打闹。他连续两年除夕夜在家吃饭吃到一半就赶去学校,陪孩子们一起迎接新年的钟声。 2017年1月27日,农历新年。程海荣陪孩子们过年。 在程海荣看来,作为教师最值得骄傲的不是个人成绩,而是学生的情感回馈。一如他将学生们看做孩子,学生们也亲切地叫他“程爸”。2015年,程海荣生日这天正在校外参加比赛,学生们精心为他准备了生日惊喜,感谢视频、蛋糕一应俱全。去年同天,这些已经毕业的学生们依然记得“程爸”的生日,在朋友圈表达了对他的想念和感恩,言语之中尽是回忆和朋友般的调侃。 以学生带学生西藏班孩子共同进步 给西藏班的学生上课挑战当然远不止情感建立这一点。来沪上西藏班的学生都是从西藏各个地区择优录取的,但西藏地广人稀,生源地教学质量也远远不同,不同地区的“第一名”之间甚至可能相差100分。同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相差甚远。因此,程海荣采取了“慢讲”的措施,把教学进度放慢,耐心给学生讲解,让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能够跟得上进度。同时,各任课老师利用午休、晚自习时间对部分落后学生进行半小时的单独辅导。通过这些方式,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 除此以外,语言仍是一大障碍。例如部分阿里边境地区学生汉语水平不高,课上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授课语言;由于上海的对口援助城市是日喀则,在沪教授西藏班学生的藏文老师均来自日喀则,有些来自昌都的学生听不懂日喀则老师的藏语方言。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了程海荣和他的同事们一大挑战。面对这个问题,程海荣向已经带过两届西藏班毕业班的教师周明辉寻求解决方法。在“师傅”的帮助下,程海荣形成了一套应对的解决机制。生活上,孩子们有自己的结对家庭。学习上,他让学生们进行同桌之间的“帮扶结对”,让学生们上课时不理解的进行课上交流合作,课下安排各学科补缺补差的活动。还进行了由学生作为补课小老师的“小班化教学”。“以学生带学生”是周明辉带给青年教师程海荣最有效的启迪路径,这样的方法不仅使学生们的学习差距缩小,也对班级的学习氛围产生了非常不错的效果。2016年中考,上海共康中学在全国排名第一,程海荣带的毕业班在全年级排名第二,这是他第一次带毕业班。 当初三毕业生离开,面对空荡荡的教室,程海荣心情复杂,他在朋友圈写道:与你们相伴的一千多个日夜是我最难忘的回忆,我会想念你们的!“三年来在这个教室里所有的喜悦、快乐、愤怒、难过一时间全部随着毕业生的离开也随之消失,有不舍、难过也有成就感、幸福感。”因内地西藏班,汉族老师有了自己牵挂的西藏孩子,来自西藏的孩子们也拥有了一个汉族爸爸。 待雏鹰飞过唐古拉山 在内地西藏班办学伊始,教育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发布通知称:“在内地举办西藏初中班和西藏中学,主要目的是为西藏培养急需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毕业后回西藏参加各项建设。”在采访到白玛益西、达瓦次仁时,问及未来打算,两个人有点害羞地回答:“想考上复旦附中,然后考个好大学,回西藏,那边更需要我们。”截至去年,内地西藏班累计完成招生11万余人,已为西藏培养输送中专以上人才3.6万余名,成为西藏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和西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内地西藏班是教育援藏的最基层环节,也是缔结汉藏美好情谊的最关键环节,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伟大的事业。”程海荣说。内地西藏班让远在唐古拉山的雏鹰们飞到内地,接受先进教育,了解内地,与汉族同胞共同生活学习,提升个人自身能力。待成长为雄鹰飞回西藏,成为建设美丽西藏的关键人才。而他们的到来,让高原的格桑花与浦江的白玉兰并蒂盛开。(央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