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5只猴子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为治愈人类自闭症带来希望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25 10:06:08

云南网讯 (记者 彭锡)“你看这只小猴,像不像一个人类的自闭症的患者?”5月23日,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季维智团队的研究员陈永昌指着视频里的一只猴子向云南网(微信号:yunnancn)记者问道。

为治愈人类自闭症“创造”“自闭猴”

在他播放的视频里,记者看到有两只小猴子呆在育婴箱里,左边的一只始终蹲在角落里,非常安静。而右边的一只则对很多东西都感到好奇,不时摸这摸那,上蹿下跳,十分活泼。

陈永昌告诉记者,左边的这一只小猴子存在社交和认知障碍,跟人类自闭症患者有类似的表现,是他们团队“创造”出来的一只“自闭猴”,而右边的是一只正常的猴子。

“我们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让食蟹猴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获得了一种叫瑞特综合征(RTT)的猴模型。目前有5只这样的猴子。”陈永昌说,“虽然瑞特综合征跟自闭症有所区别,但是患者早期表现出大部分自闭症患者的特点。针对这些‘自闭猴’,我们可以开发治疗药物,探索治疗方法,为治愈人类自闭症患者带来希望。”

今年5月18日,这些“自闭猴”还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细胞》。

首次利用非人灵长类研究瑞特综合征

陈永昌介绍,瑞特综合征会导致人类男性胎儿在胚胎期流产,而患该病的女孩在出生后6-18个月开始表现语言能力丧失、社交和认知障碍、运动能力异常等综合症状。“这种疾病的病因是X染色体上的一种叫做MECP2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目前没有药物能够进行治疗。一般来说,要想开展对于治疗这项疾病的研究与治疗,首先要从动物身上开始实验,但是又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陈永昌解释称,以小白鼠为例,因为与人类临床患者存在很大的差异,难以利用这些模型推动致病机理研究深入了解及新的治疗方法的研发。而非人灵长类(如猕猴和食蟹猴)与人类具有高度相似的遗传背景及大脑结构,是这类疾病最理想的实验动物。

陈永昌表示,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团队选择用食蟹猴来进行试验的原因。“试验证明,基因突变的小猴表现出非常类似人类自闭症临床患者的一系列病理和行为学特征,如雌性动物存在睡眠障碍、主动社交显著减少、刻板行为增加等等。”

“这也是首次利用非人灵长类对RTT从行为模式、病理发生及其机制的较系统研究,不仅证明非人灵长类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较啮齿类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对未来更深入地开展RTT发病机理研究和治疗将产生深刻影响。”季维智告诉记者,目前,实验室的团队正在与包括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在内的省内外多家医院商讨合作,准备开展临床试验,在深入理解致病机理后,可以开发出治疗这类自闭症的药物,造福人类患者。

据悉,包括陈永昌、季维智在内的科研人员都属于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省科学技术院,2011年10月经云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是按照民办非营利性质组建的独立法人科研机构。实验室由季维智研究员担任主任,裴钢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该实验室已经建立起以非人灵长类为模式动物,研究人口健康重大问题的生物医学研究平台。

目前,实验室聚焦基因编辑与干细胞等当前再生医学热点问题,形成包括遗传与基因组,神经生物学,干细胞与转化和灵长类基因工程等多个学科团队,努力打造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