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红嘴鸥究竟从哪儿来?冬季后她又去了哪儿?”这个昆明人期待和追问了三十年的问题,终于有了确定的答案。18日下午,记者从“海鸥去哪儿”科学探秘活动成果发布会暨纪录片首映仪式上了解到,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分别来自蒙古共和国乌布苏湖、吉尔吉斯湖流域、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南部地区和新疆的博斯腾湖流域。 GPS定位 “她”来自贝加尔湖畔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伍和启介绍,从34只携带卫星定位装置的红嘴鸥监测数据来看,可以确定,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分别来自蒙古共和国乌布苏湖、吉尔吉斯湖流域、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南部地区和新疆的博斯腾湖流域。而每年春季海鸥飞离昆明后,一是经过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穿过蒙古国最终到达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二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在蒙古国西北穿越沙漠,最终到达乌布苏湖区域停留;三是从昆明出发,经四川、青海、甘肃,沿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抵达博斯腾湖。 红嘴鸥冬季在昆明的活动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越冬早期(11-12月)、越冬中期(1-2月)和越冬末期(3-4月),在不同时期红嘴鸥会选择不同的地点作为夜栖地,都基本稳定在滇池周边的滇池西岸、西华湿地、白鱼口湿地沿线以及滇池东岸的福保湿地,海东湿地等附近水域。而在白天,红嘴鸥总是成群沿着大观河或从海埂大坝进入城区,在环西桥、翠湖公园等地集中活动,这些也是市民集中喂食的区域。每天下午16点以后,红嘴鸥又成群从翠湖公园的东南方向返回滇池外海,结束一天的活动。卫星数据还显示,部分海鸥有着惊人的活动能力,它们中的一些甚至飞到了阳宗海、江川的星云湖等滇中的一些高原湖泊,最远的是飞到了楚雄的禄丰,说明有的越冬海鸥一天的活动范围也超过150公里。 “海鸥去哪儿”全程记录“人”“鸥”情谊 据介绍,为进一步通过科学手段对红嘴鸥进行研究,解开与红嘴鸥有关的“未解之谜”,同时展示昆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成就,塑造城市品牌,凸显城市魅力,让海鸥这张名片在昆明城市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昆明广播电视台联合昆明市林业局精心策划推出了“海鸥去哪儿”大型科学探秘行动,通过科考手段记录海鸥迁徙密码、探寻海鸥活动轨迹、揭开海鸥生态谜团。 “海鸥去哪儿”大型科学探秘行动从去年12月2日正式启动到今年3月6日,项目组先后三批放飞了34只携带卫星定位装置的红嘴鸥,目前已经从这些科考样本中接收到了三万两千多条数据,这些数据清晰地描绘出了海鸥在昆明的生活习性、活动路线和栖息地。 记录片完整呈现昆明“海鸥去哪儿” 随着海鸥飞出国境继续北迁,昆明广播电视台“海鸥去哪儿”科学探秘行动项目组一行也是一路北上跨越中、蒙、俄三国,行程上万公里,沿途追踪红嘴鸥迁徙路线,寻访蒙、俄当地居民及鸟类专家,拍摄红嘴鸥落脚于蒙古吉尔吉斯湖、乌布苏湖、俄罗斯贝加尔湖栖息繁殖的情况。摄制组此行不仅深入到条件恶劣的无人区,而且行程上万公里全程跟踪拍摄,于近期完成了科学探秘纪录片《海鸥去哪儿》的摄制。 据介绍,纪录片《海鸥去哪儿》拍摄周期历时近一年,既收集到了30年前红嘴鸥第一次莅临昆明的珍贵历史资料,又真实记录了通过科考手段记录海鸥迁徙密码、探寻海鸥活动轨迹、揭开海鸥生态谜团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既揭示了红嘴鸥与昆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情缘的外因和内果。 今年三月份以后,在昆越冬的红嘴鸥陆续踏上了“返乡”迁徙路,根据追踪数据的反馈,国内的四川绵阳、宁夏银川及内蒙古等地都是红嘴鸥迁徙路线上的“驿站”,飞离昆明的红嘴鸥均会在这些地点停留歇脚,摄制组将再次踏上征程,继续追寻海鸥的脚步。 另悉,市民可在昆明电视台网站上观看纪录片《海鸥去哪儿》,纪录片《海鸥去哪儿》也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云南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