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明珠”昌都的电力发展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7 08:54:44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初,“要让西藏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在2015年都能用上电”,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无电人口和无电区,成为社会关切。西藏的昌都地区,也曾因电力问题,备受困扰——百姓用不上电、经济发展缺电。

2014年11月,被称为“全球最具有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川藏电力天路,在历经8个月的建设后,正式投入运营,昌都51.7万无电人口用上了电,如今,大半年过去,那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经济发展又能否沾上电力的光?《辉煌50年-大美新西藏》关注“藏东明珠”昌都的电力发展。

线杆子行对行,纳金日夜发电忙,接起线来家家亮,拉萨日夜放光芒……

歌曲《逛新城》,唱出藏族同胞对纳金电站19世纪60年代投入使用的的喜悦之情,19世纪50年代开始动工建设的纳金电站,被誉为“拉萨夜明珠”,它结束了拉萨人民用松明子和酥油灯照明的历史。

50年沧桑巨变,2015年的这个夏天,在距离拉萨一千多公里的昌都地区,年近七十的瓦约村村民阿旺尖村,站在自家门前,望着远处一排排的“大电力装置”说,没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电网终于通到了自家的门口,一家人用上了冰箱、洗衣机、电视……

阿旺尖村:以前电压不稳,经常有跳闸现象,而且时不时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家里用电要十分节约,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一台不常打开的电视机。现在家里购买了冰箱、洗衣机、电热毯等,用电已经基本可以保障了。

让阿旺尖村家发生这些变化的,叫川藏联网工程,人们还给这个工程起了个别名,叫“全球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原因在于工程平均海拔3850米,而且途径多个无人区,为了保护高原生态系统,不影响濒危动物矮岩羊的繁衍生息,工程线路还两次跨越金沙江,特意绕开了竹巴笼自然保护区,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参加了工程建设。

王抒祥:川藏联网工程,虽然已经建成了,但是,比如这个区是三江断裂带,经常有地震发生。 而且这个区域内沟壑都很高,两级塔之间的落差能达到1000米。再一个这个区域除了高海拔,还有强紫外线,施工的季节性也很强,最难的一点,我们要把塔材要运上去很困难,因为它没有路。我们这次在1500公里的输电线路的施工,光为了运送物资架索道就架了1100公里,900条索道,这是在全世界的电力施工史上从来没有的。

在工程人员历经8个月的艰辛之后,2014年11月20号,川藏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运营。特别是川藏联网的枢纽变电站——澜沧江变电站,投产后结束了昌都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实现11.5万户51.7万无电人口通电。

川藏联网工程不仅为昌都地区的人民送来了生活用电,更重要的是,还带动了附近居民的经济生产。在澜沧江变电站不远处,是昌都有名的蔬菜基地——卡若镇瓦约村,随着变电站的建设、投产,村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站建设前,当地农牧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人均年收入不超过4千元。而如今,在电站工程的带动下,已达8千元。谈到近两年的村民收入变化,51岁的卡若镇瓦约村村支部书记向巴森格掩饰不住自己的笑意。

向巴森格:电站开始建设后,村民购买了43辆运输车组成车队,承包电站建设的运输工程,仅此项年收入就达到295万元。

昌都八宿县境内西南角的然乌湖边,家庭旅馆的老板尼玛次仁也正在热切的盼望着:川藏联网工程线路已经铺到他家门前,只要等正式通电,自己的旅馆内用电就可以保障了。

尼玛次仁:我们这儿经常停电吧,比较困难,我这个发电机又小,里面热水器又带不动,现在川藏联网弄一条线嘛,已经到门口了。

川藏联网工程,为整个昌都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掀开了新篇章。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昌都,位于西藏、四川、青海、云南四省(区)交接的咽喉部位,有着得天独厚的水电资源、矿产资源、农牧资源、药材资源等,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但由于历史原因,昌都藏区电网基础薄弱。由于缺电严重,极大的阻碍了昌都的发展。昌都副市长尼玛多吉说:如今,情况好多了。

尼玛多吉:昌都矿产资源丰富,但缺电导致企业不敢落户。以前冬天在昌都,除去一些重要部门,比如学校、医院、银行能保证用电外,其他领域拉闸限电情况十分严重,普通人家四五个月的时间里都不能正常用电。一些宾馆酒店,冬天甚至没有照明没有取暖,基础条件一改善,以前影响招商引资的这些东西一个个在化解。

尼玛多吉说,下一步,电网延伸工程,还将把电网覆盖到县、村、户,让所有农牧民都能享受到电网福利,同时,水电开发的脚步也将进一步加快,49个梯级电站已经进入设计阶段,昌都这颗“藏东明珠”将闪耀出更加炫目的光芒。(央广网 记者李江雪 周益帆)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