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出发,驱车经过了一段盘山公路,翻越了一个垭口以后,碧波荡漾的拉市海便即刻映入眼帘,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镇的6个村委会就分布在拉市海四周的平缓地和半山上。 走进被誉为“丽江后花园”的拉市镇,各种各样的果树错落有致,载着游客的马队穿梭其中,犹如一幅乡村田园旅游画卷。 住在海边还缺水,这是拉市镇过去常有的怪事,其中的海东、海南和吉余等3个村委会缺水尤为严重。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界各部门的关心帮助下,镇里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采取打深井、抽水、建水池、接引水管道等方式,让当地各族群众用上了清洁方便的自来水。 在拉市海边的村村寨寨,历史上就有养马的传统,在当时丽江出名的几位大马哥头当中,仅安中村就占了3个。 “爷爷养马是为了走茶马古道、搞运输、做生意,父亲养马是为了让母马下马驹卖到外地,我们养马是为了搞旅游。”在拉市海边的安中马场,马队长木云光讲述了他家3代人养马的故事。他说,安中村55户人家,每家每户都养了4匹马,全村共组织起由220匹马组成的马队参与拉市海骑马旅游。目前在拉市海边,共分布着33个马队参与旅游服务。另外,村里每两户人家出一条船,全村共组织起20多条船参与拉市海划船旅游服务。通过开展骑马、拉市海划船等旅游服务,安中村每户年收入少的有七八万元,多的达10多万元。 拉市辣子曾经一度很出名,但到了后来种辣子效益不是很好,当地纳西族群众除了种些青辣子到街上卖以外,不再留红辣子打辣子面了。然而,他们多样化发展特色种植业的积极性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发展苹果、红梨、雪桃和无公害蔬菜等深受市场欢迎的水果和特色高原农产品。 近年来,海东村委会就种植了1000多亩苹果、1000多亩红梨、450多亩雪桃,加上梅子、海棠果等已经达到了3000多亩,人均接近1.5亩。海东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和红阳一家5口人,共种植了7亩苹果和红梨,去年卖苹果收入3万多元、卖红梨收入2.5万多元。被誉为“雪桃之父”的丰乐村村民木崇凤种植了丽江雪桃1300多亩。同时,他还培养了400多名丽江雪桃的种植管理乡土人才。到目前,全镇累计种植特色林果1.6万亩、无公害蔬菜7000多亩,各族群众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