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维西县保和镇南路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激活“党建+”引擎,突出“党建+银发助力+基层治理”模式,挖掘一批党性强、威信高、身体好、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志愿团队助力社区治理,将“银发”独特的优势作为解锁基层治理的“新钥匙”,聚力点亮基层治理“新图景”。 聚才搭台,汇聚银发力量 南路社区成立于2002年,作为一个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老社区,居住群体多为在职干部及退休干部,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社区有党员132人,其中退休党员105人。“南路社区作为维西县城市社区治理的主阵地之一,居住群体整体文化素质较高,退休老干部、老党员闲暇时间充裕、精神需求广泛、追求生活品味、热心公益事业,是社区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何泽秀表示。 基于辖区特点,南路社区精心部署银发人才志愿队建设工作。通过主动“选”、广泛“招”、群众“推”等方式,挖掘出一批政治素养高、影响力大、乐于奉献的离退休干部和老党员,组建银发人才志愿队,实现“选准一人、引领一群、带动一片”的积极效应。同时,社区充分整合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为离退休干部打造“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发挥作用、就近获得关怀”的平台,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效能。 此外,社区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在日常工作中详细记录荣退干部的工作履历、身体状况、专业特长及服务意向等信息,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新退休人员加入,持续充实银发人才“储备库”。目前,南路社区“银发人才库”已收录260名银发人才,组建了25人的银发人才志愿服务队,并选拔出10位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银发人才担任社区兼职委员,为打造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社区环境添砖加瓦。 志愿服务,彰显银发担当 走进南路社区复兴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道路、规范停放的车辆,道路两旁“消防通道 禁止占用”警示牌格外醒目。 曾经,交通堵塞和停车难问题一直是困扰复兴村村民的“心头病”。为解决这一难题,银发志愿队的老党员们主动牵头,组织群众集思广益,经过反复研讨与实地调研,最终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老党员王中平介绍:“我们将文明停车、规范停车的规定纳入村规民约,还组织村民轮流值班进行交通管理。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规范停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家家户户都能自觉遵守。” 在复兴村居住了18年的李如彦对交通治理的成效深有体会:“以前车辆乱停乱放,高峰期时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最严重的一次堵车将近3个小时,让人十分焦虑。现在经过治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出行变得顺畅又便捷,大家都特别满意。” 漫步在南路社区的各个村组,干净整洁的道路与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相得益彰。在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过程中,银发志愿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大扫除活动。他们用实际行动引导居民从“自扫门前雪”的个体意识,向主动参与公共区域治理的集体意识转变。如今,社区内居民的环保意识显著提高,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银发人才志愿队凭借‘地熟、人熟、情况熟’的独特优势,积极投身社区各类志愿服务。老同志们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与社区党组织携手并肩,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了磅礴的银发力量。” 何泽秀感慨地说。 调化矛盾,展现银发智慧 在复兴村,自建房众多且大多年代久远,过去许多地方未规划车辆通行道路,不少村道仅能供行人和摩托车勉强通过。如今,通过沟通协商,越来越多住户主动退让,村道得以拓宽。村民杨承慧笑着说:“大家都让出一点空间,路就宽敞了,车子能直接开到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这幅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美好生活画卷背后,凝聚着银发人才志愿队的辛勤汗水与智慧结晶。何泽秀介绍:“银发人才志愿队的老党员们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群众工作经验。面对普通邻里纠纷,他们凭借自身威望和对村情民意的深入了解,耐心调解,往往能有效化解矛盾;遇到重大疑难纠纷,他们则积极联合村‘两委’和社区‘两委’,多方协同处理,真正实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社区’的治理目标。” 近年来,南路社区充分发挥银发志愿队老党员在群众中威望高、公信力强的优势,积极探索“党支部+民管委委员+银发人才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协同治理模式,引导老同志广泛参与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自服务队成立以来,已协助社区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件,为村民营造出安定祥和的居住环境,成为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