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杨洪程 发布时间:2025-04-23 10:28:55

几场春雨过后,德钦县叶枝镇新洛村草木葳蕤、生机勃勃。4月16日上午9时,趁着好天气,傈僳族妇女林素英边与工人一同劳动,边指导他们种植技术:“大家要按照我说的技术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好收成。我的技术是跟‘陈能人’学来的,我们跟着‘陈能人’学到了本事,赚到了票子。”

林素英说的“陈能人”就是州、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叶枝镇新洛村妇联主席,迪庆方达农业科学研究有限公司经理陈静。

林素英讲述了她与陈静的故事:“我跟着陈静做事很多年了,在陈静的带动下,我开阔了视野,掌握了一定的中药材种植技术,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当上了基地管理员和技术指导员,跟着陈静,我们一家人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只上过初中的傈僳族妇女陈静为何会成为“陈能人”?陈静总结说:“总而言之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三学’:一是坚持向书本学,我爱书如命,尤其见到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书籍,我就移不开眼;二是向实践学习,我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失败了就吸取教训,成功了就总结经验,指导实践;三是向专家学,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多次外出参加培训,多次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聆听专家教授的谆谆教导。”

1975年,陈静出生在新洛村。当时,新洛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用“抬头就是山,出门就爬山,种一山坡,收一箩箩,饱一顿,饥一顿,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来形容。初中毕业那年,陈静被聘为叶枝镇岩瓦小学代课教师,一干就是6年,她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向书本学习、向前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1998年,陈静辞去教师工作,抱着出去看一看、闯一闯的心态,到丽江一家旅行社上班,一干就是9年。这9年对于陈静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9年里,陈静边在实践中学习,增长才干,边参加函授教育,学习旅游业知识,为实现人生梦想夯实基础。

有了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的陈静不甘于打工生活,梦想着干一番自己热爱的事业。2007年,她回叶枝镇开了一家服装店,自己当老板;2021年,她创办了新洛村第一个农业龙头企业——迪庆方达农业科学研究有限公司;2023年,她又创办了迪庆阿木诗依傈艺非遗文化传承农民专业合作社,决心为传承傈僳族非遗文化凝聚巾帼力量。

一路艰辛一路歌,桔梗花开幸福来。回想起跟着陈静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岁月,傈僳族妇女和金兰满心感激:“没有陈静的帮助,就没有我们家的好日子。在陈静的帮助下,我们转变了观念,掌握了桔梗、木香等中药材种植技术,增加了经济收入,摘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小康生活。去年,我家有三份收入:一是流转8亩土地,年收入8000元;二是在基地务工收入2.3万元;三是种了2亩桔梗,收入1.5万元。更令人高兴的是,我和村里的劳动力一样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桔梗等中药材种植技术,端牢了发家致富的饭碗。”

迪庆方达农业科学研究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主营桔梗、当归、木香三种中药材,产品主要卖到西安、亳州、成都。公司按照“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跟农户签订了中药材种植合同。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发放种苗、负责销售等,给农户吃上了“定心丸”。2024年,该公司固定员工每人每月工资3500元;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10亩,支付租金21万元;年雇佣零工3200个工日,支付工资32万余元;实现销售总收入230万元,带动110户农户,实现每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今年,该公司进一步扩大桔梗、当归、木香种植面积,流转土地300亩,支付租金30万元,辐射带动农户138户,户均增收将超2400元。公司销售总收入预计在250万元以上,支付工资将超过40万元。

“如果问我创业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培养了一批爱农村、观念新、懂技术的乡土人才,带动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陈静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做出样子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

责任编辑: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