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代言人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2-16 10:31:01

香格里拉网讯(记者 此里只玛)2月15日上午,州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委员们带着从基层了解到的民意、长期调研发现的问题、对迪庆高质量发展的期望和建议作交流发言。

王利华:立足优势资源,深度提炼和做好迪庆文旅融合发展典范文章

迪庆州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香格里拉”“三江并流”是中国和世界旅游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世人羡慕、世人向往。文化旅游是迪庆发展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是迪庆融入新发展格局、同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符合迪庆实际和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王利华建议,一是创新品牌理念,借鉴上海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深度规划和做好香格里拉名扬天下的大文章,进一步擦亮世界的“香格里拉”金字招牌。二是创新品牌供给,统一规划和打造人生第一座雪山体验片区、白马雪山亲近雪山体验片区、梅里雪山“朝圣梅里”体验片区,推动“攀登哈巴”“亲近白马”“朝圣梅里”冰雪文旅项目品牌建设。三是创新品牌建设,深度规划和打造“三江并流”世界徒步胜地,推动和发展徒步经济。四是创新文旅融合,紧紧围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深度提炼和做好迪庆文旅融合发展典范文章。

松萍:多措并举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迪庆州依托香格里拉品牌、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松萍建议,要多措并举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加强战略规划。利用迪庆资源优势,以规划为引领,构建全域旅游格局,秉持全景、全时、全民等理念,编制相关旅游规划,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管理,整合多产业,将全州打造成国家公园。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景区设施与配套服务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道路、停车场等设施。围绕自驾线路打造营地,在旅游环线和经济带上建设生态小镇与村落。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培育特色街区与购物综合体。三是丰富品牌内涵。以香格里拉名扬天下为定位,立足品牌与资源,树立全域旅游理念,打造世界顶尖旅游胜地。实施“卡瓦格博”品牌工程,打造茶马古道、红色旅游等品牌,讲好香格里拉故事,构建旅游品牌体系。四是规范市场整治。强化法规体系建设,制定相关专项法规。推动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加强民宿投资项目入库管理。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意识与水平,健全完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建设。

张凡: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葡萄酒产业融合农、工、服务业,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迪庆州作为云南重要葡萄酒产区,历史悠久。经州委、州政府多年推进,企业推出特色葡萄酒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初显影响力。为进一步推动迪庆州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凡建议,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州级组建产业领导专班,一把手牵头,相关部门协同,围绕可持续发展、市场竞争力与地域特色深入调研,推进葡萄酒产业深度发展,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借助迪庆州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吸引更多企业和农户投身葡萄酒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三是加强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入先进技术设备提升酒品质量,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职业培训等培育专业人才。四是提升品牌,拓展市场,遵循小酒庄、大产业的思路,走国际化、高端化、精品化、差异化路线,借国际展会、文化节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开拓国际市场。五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葡萄酒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打造旅游线路、文化体验园,丰富迪庆旅游产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周玉英:探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历经50年发展,迪庆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培养了众多专业技术人才,有力推动了迪庆经济社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迪庆职业教育发展,周玉英建议,一是强化政府引导,积极落实《迪庆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二十条措施》,从资金补贴等方面发力,搭建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保障校企合作有序推进,宣传成功案例,设立示范企业奖项。二是提升办学能力,职业学校应依据行业、企业需求调整课程,加强与行业交流,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标准一致,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明确校企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引导企业转变观念,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合作,向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行业应整合资源,制定职业技能标准,打造联合研发团队,推进产教、科教融合发展。四是深化编外校长制度,健全联系机制,强化资源与政策支持,让编外校长在师资、资金等方面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助力。

顾榕:更好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去”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我州20余家民营企业已在州外、省外设公司,推广香格里拉品牌与特色产品。为更好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去”,顾榕建议,一是加强正面引导,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协同消除企业“走出去”的阻碍,在退税、法律援助、政策引导、技术升级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与优惠,助力企业发展。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围绕文化旅游、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矿业四大主导产业,制定“走出去”产业规划与指导政策,明确重点领域和地区,健全扶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降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三是 积极搭建平台,梳理重点城市的社会发展、投资环境等信息,建立固定信息传递渠道;加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定期组织州内外企业交流活动,促进资源共享与需求对接。四是畅通服务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倾听企业需求,针对多部门协调难题,纵向建立高效解决机制,横向构建多部门会商机制,精准服务企业。五是加强引导服务,引导企业成立行业协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协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引导企业工贸分离,增强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机制。       


责任编辑:余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