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与奢华相结合的“野奢型”高品质度假体验越来越受青睐的当下,德钦县玉杰村在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突破口,积极探索“野奢型”乡村旅游新模式,先后荣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桂冠,2024年农村人均年纯收入达2.44万元,真正让乡村旅游成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立足背靠白马雪山的雄壮自然资源、原生态藏族文化和田园牧居,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体验生活融进雪山森林间的美丽村庄。 一是整体开发,以乡村旅游彰显“野”的魅力。以村尼顶小组为主线,开辟集徒步骑行、农家休闲藏餐服务、农产品采摘体验、白马雪山观景、奔子栏锅庄文化观赏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4条,用亲近自然的旅游产品供给让游客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开办民宿酒店14家、农家乐4家、旅游购物市场6个,为游客提供远离城市喧嚣、享受舒适生活的服务,带动民宿经济、餐饮经济、休闲娱乐经济等迅猛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向全产业链迈进。 二是大抓保护,让自然生态成为“野”的资本。大力实施绿美乡村建设行动,落实退牧还草3721亩、退耕还林456.3亩,开展义务植树1.2万余棵。稳步推进新能源代替工程,持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最大程度展现村落本来面目。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最大程度为游客提供体验生态、回归自然、释放压力的乡村环境,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三是全民参与,用烟火气息体现“野”的温度。挖掘“乡土建筑、乡土风味、乡土气息、乡土景观”等乡土资源,成立旅游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以80万元市值土地入股德钦县旅游开发投资公司,积极争取精品民宿帮扶项目,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培育旅游新主体、联结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提供大量旅游务工需求,留住乡村的乡土味、人情味,推动当地群众创业、就业、产业联动,让群众获得薪金、股金、租金等多重收益,乡村旅游直接惠及 122 户786名农户,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7万元,带动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增收致富。 着力在美丽村庄中融入奢华设施和精致服务,确保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能体验奢华的舒适 度。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突显奢华元素。发挥中旅集团香旅投挂包玉杰村的企业主业优势,以浓郁康巴风情的野奢型乡村旅游地和雪山脚下的精灵之村为定位,着眼长远编制《玉杰村乡村振兴旅游策划方案》,突出当地旅游资源优势,融入高端现代元素,打造集休闲观光度假、徒步探险、观鸟摄影等功能于一体的“野奢型”旅游产业体系,提供亲近自然、享受舒适生活的高品质度假体验。 二是坚持专业运营,提供精致服务。积极开办民宿酒店、农家乐和旅游购物市场,通过引进松赞、丽世等实力雄厚的集团发展高端民宿,提供高端服务,提升游客体验;通过与喜林苑(上海)文化公司签订运营合同等方式,补齐管理短板,实现专业运营;通过外租线路、承接劳务项目、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式带动群众就业,确保每一次体验都是一次完美旅程。2024年,全村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4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万元,旅游从业人员年收入达2.6万元。 三是坚持美化环境,呈现匠心村景。以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为主攻方向,着重整治家庭环境“脏乱差”,建成12个垃圾集中池和8个分类池、39座污水治理站,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率达100%。每月开展“绿化清洁”主题党日活动和“垃圾堆放点取缔整治”行动,投入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提升配套设施,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36项,匠心独运整治微景观、标志物、服务设施等,推动村庄变景区、环境变风景。 在保持原汁原味生产生活方式前提下,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以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党建引领促农增收。以“党建+旅游”为引领,实施“抓村组干部队伍建设、发展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补高端服务短板”3项工程,将4名大中专毕业生和1名致富带头人选进村“两委”班子,8个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小组长实现“一肩挑”,以农村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筑牢组织基础和人才支撑。 二是农旅融合促农增值。大力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种植酿酒葡萄、苹果、樱桃、石榴等经济林果,供游客观赏、采摘和体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青稞、藜麦等高原特色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加工成原生态旅游伴手礼等方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如阿青玛农产品公司带领农户种植青稞、荞麦、燕麦等传统农作物,用传统石磨加工成五谷杂粮面粉,在网络平台上直播带货,让大山里的农产品走向大市场,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鼓励肯定。 三是野奢品牌促农增利。东竹林寺、尼姑寺、金沙江大湾、土司遗址等景点带活了木制品厂、藏装加工坊、活佛藏医馆、锅庄传习所等乡村旅游资源,开拓出白马雪山、杜鹃花海、星空牧场等特色徒步旅游线路,“野奢型”乡村旅游品牌初步形成。同时,以茶马古道文化、石义土司文化、民族歌舞文化为载体,挖掘藏文化潜力,综合开发民族刺绣、木雕、藏牦牛等文创产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加强虫草山、松茸山资源保护力度,积极引导群众科学采集、合理开发,以保护促进虫草、松茸等野生林下产品质量提升,实现资源永续利用。2024年全村松茸总产值约90余万元,户均收益0.75万元左右。 文稿来源:中共迪庆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图片来源:德钦县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