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土专家”赵才华又迎来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他的科研成果“一种提升珠子参品质的生物菌剂及其使用方法”获得发明专利。此前的2024年11月19日,赵才华的科研成果“一种珠子参育苗移栽种植方法”获得发明专利。再往前追溯,赵才华先后获得14个实用新型技术专利;他创办的维西林药公司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云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迪庆州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 人们禁不住会问:出生在维西县维登乡北甸村新宝厂村民小组,只读过五年小学的赵才华何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赵才华用35年的摸爬滚打作了回答:“一是坚持向书本学。出身不可选择,我因贫辍学,未能如愿上大学是我的人生之痛。但上学无门,脚下有路,我一直奔跑在求学求知路上。我爱书如命,尤其见到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书籍,就如饥似渴地学习,读一遍搞不懂就读两遍,不搞明白不罢休;二是向实践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目的是用于实践。我边学习边实践,失败了就吸取教训,成功了就总结经验,指导实践,日积月累,聚沙成塔,我在珠子参研究方面独树一帜,被群众称为‘参王’;三是向专家学习。我取得今天的成绩要感谢专家教授。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公司跟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协议,共创共享科研成果。我得到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赵仁、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专家熊新武等的大力支持,他们是我的老师,我的恩人。我每前进一步都凝结着恩师的心血和汗水。四是舍得在科技上砸钱。千条路万条路,不重视科技没出路;千难万难,没有技术最难。2015年以来,我们公司千方百计挤出钱来搞科研,先后投入科技研发经费210万元,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15%左右。事实证明,科技投入在创新发展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五是培养了一批农村科技实用人才。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靠人才。我们公司培养了蜂丽辉等7名技术骨干和示范基地管理人才,并用‘技术员+农民’的方式培养了210名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实用人才。” 赵才华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他在推动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中成就自己惠及群众。 回想起成长经历,今年26岁的傈僳族小伙子蜂丽辉有说不完的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培训,我掌握了一定的药材基地管理经验和中药材种植技术。公司聘请我担任美乐村阿开腊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管理员,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家里人在我的指导下还种植了3亩当归,我们家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日子越来越安逸。” 跟着“土专家”、党员致富带头人赵才华过上好日子的岂止蜂丽辉。2024年,赵才华创办的公司有固定员工7名,每人每月工资3500元;公司创建珠子参、重楼种植示范基地156亩,使用临时工3100个工日,每个工日100元;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00亩,每年支付租金20万元;公司辐射带动中药材种植面积210亩,带动31个农户(原建档立卡户25户),每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