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毛瑞芳 发布时间:2024-11-21 11:16:3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因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迪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尤其需要从文化认同着力。

一、迪庆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

迪庆州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茶马古道”“藏彝走廊”的重要交会处,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迪庆成为了26个民族共同居住的融合区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吸收、经济上相互依赖、情感上相互亲近,共同织就了一幅和睦共处的美丽画卷。同时,迪庆立体垂直的地理气候使各民族聚居分布也呈现出垂直的状态,汉族、纳西族、白族生活在河谷地带,傈僳族、彝族生活在高半山区,藏族生活在高寒山区,这种独特的民族分布方式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直接催生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族际关系模式。除此之外,香格里拉的文化价值理念是超越地域、超越民族、超越文化差异的,其核心理念是和谐,这种文化价值理念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迪庆在处理“多元”与“一体”关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把握好“四对关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方法论。在这个框架内,正确处理“多元”与“一体”关系居于核心位置,应当在尊重差异性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共同性,共同性是引领、是导向、是基础和本质,尊重差异性不能削弱和危害共同性。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迪庆在处理“多元”与“一体”关系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人错误地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少数民族被汉化的过程。二是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从而导致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进而削弱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效果。

三、迪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一)挖掘各民族共生共存的文化符号,增强中华民族认知认同,探索各民族共荣共生的文化标志,强调“每个家庭成员”的共性,以此提升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感。一是在服饰文化中探寻文化的共性。如彝族对数字“9”的发音为“固”,寓意着“牢固”,彝族婚礼中新人穿的衣服扣子为9颗,象征着婚姻的稳固与长久,这与中华传统文化“9”的吉祥寓意不谋而合。二是在婚礼文化中,探寻文化的共性,如彝族、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等民族喜欢在秋季举行婚礼,这一习俗与中华传统文化中“落叶归根”“丰收”观念紧密相连,认为秋季结婚寓意着婚姻生活美满。通过挖掘这些共通的文化符号,以各民族易接受的方式,妥善处理“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从而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加强历史教育唤醒共同历史记忆,增强中华民族情感认同。历史教育作为各民族共同命运的历史长卷和集体记忆的载体,对唤起各民族的共鸣情感,增强身份认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将“五史”、迪庆历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范畴,创新宣讲方式,例如,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基层群众宣讲“五史”、迪庆历史,并将其融入教材,通过成立学生宣讲团、举办演讲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二是确保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利用报刊、书籍、电台、电视台、抖音、快手、微视、微博、小红书等多种媒介,通过学校、家庭、博物馆、美术馆、互联网、图书馆、革命旧址等多种平台,采用歌舞、微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共有历史记忆,增强中华民族情感认同。


责任编辑:和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