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路上,心中满溢着充实,愿带给他们温暖与力量。用知识点亮他们的未来,愿他们在人生舞台上绽放。支教出发,心中无畏,为了教育,我义无反顾……”在“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部署会上,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教师陈锞表达了到迪庆开展教育“组团式”帮扶的初心和决心。 今年春季学期,迪庆香格里拉中学迎来上海市杨浦区轮换的4名教育“组团式”帮扶教师,他们接过上一批同事的接力棒,将和已开展工作半年的昆明市云大附中呈贡校区4位教师一起,继续扎根迪庆香格里拉中学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两批团队,19名教师,全学科深度覆盖,中组部、教育部“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聚焦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师队伍能力明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的“四个明显提升”任务目标,优化学校管理机制运行,推动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实践,组织各层级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效能,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3年,迪庆香格里拉中学高考成绩实现突破,本科上线率42.07%,在2024年边疆少数民族照顾分减少至10分的情况下,本科上线率34.89%。高考成绩的突破,与“组团式”教育帮扶分不开。 聚焦教学 培养“带不走的队伍” 在对学校办学水平、党建工作、教改推进、队伍建设、管理保障等方面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后,第一批帮扶团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制定了短中长期帮扶工作方案及任务清单,通过建章立制,健全长效发展机制,组织各科室修订制度,优化校内各项评价制度。短短一年半时间,这所坐落在迪庆高原的中学发生了明显变化:2023年,学校成功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普通高中。 “来到迪庆香格里拉中学,我的感受是老师的精神面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很不错,学校的整体氛围积极向上,有想法、想干事,我们也希望能尽己所能,为学校出主意,提供发展思路。”邹忠敏是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副校长,在第二批“组团式”帮扶工作中,他受派担任迪庆香格里拉中学校长。 2月底一到岗,帮扶团队便主动对接受帮扶学校需求,积极将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教研培训等方面的好经验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力争在思想上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让教育教学质量再攀新高。 对于“组团式”教育帮扶来说,学校的课堂就是工作的起点,而老师则是做好通盘工作的关键。参加“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的老师们把课堂当做“主战场”,努力帮助学校迈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022年开始,帮扶团队便建立起面向中青年教师行政管理、育德能力、教学实施等业务能力培训的校内“青蓝工程”师训计划,促使青年教师形成学习与实践共同体。同时,常态化开展线上教研、互访交流、跟岗学习等活动,组织教师前往江苏响水中学、上海复旦实验中学、杨浦高级中学、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习教学改革理念和班级管理、德育工作经验,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为提高教学质量,帮扶团队持续推进“高效课堂”,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和学情分析。“高效课堂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它因学科、因老师而异,它是探究式、讨论式的,更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尽可能达到学生主动、课堂生动、碰撞生成、学有所得。”邹忠敏说,“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与高三教学、全员带教青年教师、全员开展示范教学……帮扶团队组织编制了一套高效课堂校本化教学实施模式,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校内教研、备课做法,沉淀了一批教学课例、案例成果,编写了一套可供校内传承使用的校本化教学资料。 针对学生思维能力薄弱的短板,提出低起点、小步走、快反馈、勤练习的策略,推动学生由安静学到专注学再到深度学;针对生源基础相对薄弱的弱项,提出共同聚焦到高考这个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以提升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在迪庆香格里拉中学,帮扶团队凭借高水平教学赢得了学校师生的高度认可。 关注成长 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 取得优异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在繁重学业和高考改革的压力下,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状态更需要被关注。对此,帮扶团队指导德育处为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其学习、心理、兴趣特长等多方面的成长变化,同时,在节假日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需求,关注学生成长轨迹。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也是帮扶团队的主要目的之一。今年8月,帮扶团队借助协作平台,组织21名学生赴上海开展结对共建学校夏令营游学活动,让孩子走出校园,增长见识、激发兴趣、增强体验、陶冶情操。“这次的同济之游让我对同济大学心生向往,下定决心好好学习。”6天的研学之旅,让学生们留下了不一样的体验,参加研学活动后,和晶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感悟。 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活动思政、环境思政、教师思政”体系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做优艺体特色课程,拓宽学生升学通道。 作为有30年教龄的美术高级教师,来自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的高红伟把课堂变成引领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窗口,将审美教育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用专业知识为高原地区的孩子们点亮了未来的希望之光,并不断助力学校彰显艺术特色。2023年,学校高考本科人数为125人,其中美术专业57人,占45.6%。 “我成长于贫穷落后的河南农村,工作在繁荣发达的上海市区,迪庆学生读书的种种不易让我感同身受。我希望能将多年培养美术特长生的教学经验用在这里,帮助更多孩子走出高原,到更广阔天地去看一看。”高宏伟说。2023年,一年半的支教临近尾声,高宏伟不顾高原严酷气候给身体带来的不适,毅然提出延期留任申请,并作为第二批帮扶团队的一员继续坚守在支教岗位上。 多向赋能 打造更精细、更高效的“智慧校园” 2022年,帮扶团队投入沪滇帮扶资金426万元,实施智慧校园项目一期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智慧校园平台聚合各类应用系统和师生微场景服务,实现一站式在线申办、跨部门协同、多终端结合,为教职工、学生提供多种类别的服务“依托智慧校园新平台,我们可以引进更多先进信息技术和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优化学校管理机制运行、学校课程建设、学校教学改革实践等,真正赋能教育教学工作。”邹忠敏说。 2023年,学校进一步引进“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精准教学系统”“AI智慧教研课堂行为分析系统”和“强基班个性化学习分析系统”,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发展需要和未来帮扶工作计划,帮扶团队使用沪滇对口支援资金32.2万元,开展“理化生虚拟实验室精品资源平台”“心理健康测评分析与智慧教育平台”“校园智慧阅读平台”“高考备考专项研修项目”“班主任专项研修项目”等5个专项建设。 今年,团队依旧将部分帮扶资金用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技术提升,通过数字技术支持,让学情分析精准化、课堂教学高效化、管理实施精细化。学校引进的靶向教学平台可以通过学习图谱系统进行常态化的学生作业、考试数据采集,实现学情智能分析和学生学习结果的可视化呈现,进而辅助教师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以及作业设计,帮助师生实现减负增效。听课评课系统将实现线上听课实时数据收集、分析、汇总、展示等,规避传统听评课方式中课程评价难以回收和提炼、纸质材料数量多且难保存等问题,便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信息化模式的转变,不仅是技术与资金的问题,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改革。接下来,我们将秉持‘服务至上,应用为王’的理念,将平台资源与教学深度融合,探索适合本地的智慧教育模式,鼓励教师们积极利用平台资源、共同探索更多功能,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邹忠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