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非遗+”助力文旅经济蝶变升级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18 09:33:16

近年来,我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金字招牌,“非遗+”助力文旅经济蝶变升级。

以非遗传承为媒,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迪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我州聚焦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这一目标定位,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积极探索“非遗+”模式,力求传承保护与衍生发展相结合,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在双向奔赴中出圈出彩。

步入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唐卡画院,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殿堂,那些唐卡作品上细腻的笔触、鲜艳的色彩,每一个细节都有其意义,每一笔都有其由来。该画院的老师正在指导游客用毛笔勾勒线条。“以前只在展馆里欣赏过唐卡作品,没想到还可以亲自绘制,这趟香格里拉之旅很有意义。”北京游客小孙拿着画笔开心地说。

在迪庆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技艺,从老一辈人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非遗传承保护的新生力量。50后黑陶手艺人格茸汪堆、90后黑陶手艺人拉茸肖巴等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创新精神让尼西黑陶焕发生机,远销北、上、广等大城市;迪庆唐卡的优秀代表人之一、瑙巴家族的第六代画师鲁茸吉称以其精湛的技艺,制作的唐卡美轮美奂、活色生香,吸引无数人的关注和赞许。

以非遗传承为媒,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村里很多人家都在做黑陶,通过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满村村委会主任知诗尼玛介绍,尼西乡通过师徒传承,引导培育民间作坊,创新开发黑陶制品。黑陶制品从原来的土锅、土罐、土火盆等生产生活用品增加至花瓶、酒杯等80多个种类。2022年全乡生产黑陶的农户有108户150余人。2023年有8000人前来体验黑陶制作。

我州不断探索“非遗+”方式,把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非遗特色村镇与发展旅游有机结合,开发“非遗+研学”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出非遗主题旅游路线,开展系列参观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非遗体验新空间。非遗成为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助力擦亮世界的“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独克宗古城非遗体验中心、香格里拉市松林藏香非遗传承馆、尼西黑陶百年老屋体验馆等企业、社会团体、民间力量纷纷参与非遗产业链构建,非遗传承人积极开设手工作坊,以尼西黑陶、唐卡绘画、藏袍、藏绣等非遗技艺为媒介,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带动各族群众实现稳岗就业,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记者 此里只玛)


责任编辑:杨小楠

上一篇:我州欢送新兵入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