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中是他们从天而降——记格咱乡警务站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27 09:15:29

无论雨雪多大,路途多远,只要有救援警情,格咱派出所的雪山救援队总是第一时间出发,将希望带到被困人员的身边。

10辆汽车被泥石流困住无法动弹,车里共有20余人,山上不时有石头落下、泥浆流出。到达救援现场的民警卷起裤脚踏进泥浆,又挖又刨又推,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救援,终于将一辆辆车从泥石中推出。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格咱乡香稻公路上的一起救援。

地处滇川交界的格咱乡,辖区面积2824.65平方公里,是云南省乡域面积最大的乡镇。格咱乡境内的香稻公路、香乡公路,连接着香格里拉市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乡城县、稻城县,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必经之路。

7月中旬以来,迪庆州迎来暑期旅游热,不少自驾、包车的游客都要途经这两条路。而此时也正是松茸采摘季。迪庆州是全国最大的松茸产区,格咱乡是松茸的主要采摘地之一,每天有不少收购松茸的车辆奔跑在香稻路、香乡路上。

然而持续的强降雨,使格咱乡内的公路不断发生塌方和泥石流,不少车辆被困,香格里拉市公安局格咱警务站(派出所)7月以来的出警率高过了去年同期。截至目前,他们已救助上百辆车和上百名群众。

格咱警务站整合派出所、森林警察、交警中队的警力成立的“雪山救援队”,多年来保障了香稻路、香乡路的畅通和游客的平安。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一年四季,无论多大的雨雪、多远的距离,只要有警情,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发,将希望带到被困人员的身边。

雪山救援再艰苦,也要第一时间出警

尽管汛期每次出警回来都是一身泥一身水,但在民警们看来,与9月以后的雪山救援相比,“这不算什么”。

每年9月至第二年5月,格咱乡辖区内一半以上的路段因冰雪天气而积雪结冰。香稻路、香乡路部分路段在海拔4300米以上的雪山上,经常有车辆被困在这里。

一次,两名驾驶摩托车的年轻人被困在翁水村大雪山附近,当时天空下着大雪,气温已降至零下10多摄氏度。民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了8个多小时后,终于找到他们,并把他们带到翁水村一家民宿取暖吸氧,待他们身体恢复过来后,又行驶8个多小时带他们回到格咱乡住下,第二天安排拖车上山将摩托车拖下山交给他们。

今年2月9日除夕夜,正准备吃年夜饭的民警们接到报警后立即带着装备出发。到达救援点后,他们用锄头、十字镐等工具挖开坚硬的冰块,忙了1个多小时,终于将两辆被困在雪地里的车拖了出来。返程途中,报警电话再次响起,10辆车在香稻路上打滑、陷入冰坑,民警们又掉头前往被困点施救,他们又挖冰又刨雪,几个小时后,陆续将10辆车救援至安全路段。

“广袤的雪域高原,雪山救援非常艰苦。有时救援民警也会处于危险之中。”香格里拉市公安局格咱警务站站长冯建华说,“但只要群众报警,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出警,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今年2月27日晚上11点,有人向格咱警务站报警称,看见一辆商务车被困在海拔4500米的格咱隧道附近。冯建华带着5名干警和辅警赶往现场,在积雪结冰的道路上行驶了20多公里后,警车也陷入雪地里。大家把救援工具背上,步行前往救援。他们走了15公里,到达救援地点时,却只看见被困车辆不见被困人员。他们分成两路,从隧道口两边一路喊叫着寻找。在有信号的地方,通过电话几经周折得知被困人员搭乘一辆拴了防滑链的车已经下山并且平安时,他们才又徒步返回,到达警车停放的地方,天已经亮了。

冯建华记得,那天夜晚,在来回30余公里的徒步中,年轻小伙子坐下便睡着了。经验丰富的冯建华要立即把他们叫起来继续行走,身体一旦失温,很容易出事。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格咱警务站都在醒目的地方放着方便面、糖果、热水,过往的人可以随意取用。这里也是被救群众的临时休息点,屋里温暖的火炉为他们抵挡了门外的寒冷。

“有你们在,心落下来了”

清晨8点,格咱派出所副所长、交警中队队长闵龙海和辅警拉茸七批开始在香稻路巡逻。多日的阴雨天,一路都是塌方和泥石流,他们一路走一路停,把路中间能搬动的石头都搬到路边,清理出车辆能通过的空间。

汽车行驶到海拔3500米的浪都3号隧道时,推土机刚刚将塌方的巨石推开。闵龙海迅速下车,指挥在此等待的车辆缓缓通过。这些车大多挂着外地牌照,许多驾驶者不熟悉高原地形。一位女驾驶员长长舒了口气,对闵龙海说:“有你们在,心落下来了。”

巡查完香稻路返回派出所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在山路上,闵龙海看见远处一点如萤火虫般的亮光。这是18岁的卢宜(化名)用手机电筒发出的光,刚成年的他独自一人骑车从河南到西藏,穿一件薄外套和拖鞋。多年来,闵龙海见过不少这样不了解高原气候的毛头小伙子。他把卢宜带到附近一间牧人搭建的小木屋里,告诉他如何用屋里的木柴生火取暖,叮嘱他天亮才能走。第二天早上,他给卢宜打电话,卢宜已经上路,正踏车奋力前行。

在格咱派出所工作9年,辖区内的每座山、每条路、每个牧场都在闵龙海的脑子里,这使他在巡查时,能妥善安排好对群众的救助。

“每天路巡路查,能及时发现情况,消除安全隐患。”闵龙海说,为解决山高路远、雪地行路难给救援带来的被动,格咱警务站每天派出两批警力在辖区公路进行巡查,主动发现被困群众,并及时救助。

警务站的车坏得最多的是轮胎,10多天就坏一个。尽管不知道在这些道路上走了多少遍,闵龙海仍然无法精确说出每次的路况:早上巡逻时开始飘雪,几小时后返回,路上已经结了冰;头一天的路还是坦途,第二天就是到膝盖的积雪,变成了天险。

不少被困的人看到前来救援的民警时,常常情绪激动,喜极而泣。“我们理解他们的心情,只要他们安全,我们也如释重负。”闵龙海说。

但许多被救援的人不知道,每当成功完成一次救援,民警们都“浑身瘫软”,只要往车上一坐,就立即感到人要“散架”了。回到派出所,有人腿软得站不起来。

完善工作机制,让救援更从容

去年6月,大学毕业后的陶勇成为格咱警务站最年轻的警察。走进警务站的后院,陶勇注意到车库里一排架子上放着十字镐、铲子、锄头、防滑链、油锯、绳子、发电机、氧气瓶等,这和他想象中的英姿飒爽的警队无法联系在一起。

但陶勇很快知道了这些农用工具的用途,雪山救援,它们缺一不可。

锄头、铲子、十字镐是继汽车轮胎之后坏得最多的救援“耗材”。“9月之前要准备10多把,到第二年5月,完好无损的已经所剩无几。”陶勇说。

还需要大量准备的是氧气瓶、棉衣、方便面、糖果、巧克力、牛奶。陶勇参与的第一次救援,是泥石流造成100多辆车、400余人被困。“那天我们来来回回跑了三四趟,上山送开水和方便面。”

在高海拔雪山上,人最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和身体失温现象。当救援民警到达时,第一件事就是给被困人员递上棉衣和氧气瓶,并让他们吃一些糖果、巧克力,增加热量,减轻高原反应。

刚开始参与救援时,陶勇很紧张,“担心处理不好,给群众带来麻烦”。但经警务站不断培训和多次出警后,如今他已经知道接警时该准备什么,到达后该如何处置。

在警务站应急救援指挥室的墙上,有一张醒目的雪山警务组织架构图,分为香稻路、香乡路应急救援,其他地区走失被困救援,景点走失被困救援,以及后勤保障、信息宣传、专业技术支援、医疗救护、通信保障、物资装备等小组。每个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在雪山救援中,现场指挥和协调至关重要。”冯建华说,多警种联合组成的救援队,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熟悉地形路况、气候特点,在救援行动中,能快速反应、准确判断。后方指挥室则统筹调度各方资源,让救援力量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并随时与上级公安机关和当地乡党委、政府保持紧密沟通,及时汇报救援进展,争取更多支持和帮助。

同时,格咱警务站(派出所)还与各方力量建立了联动机制,及时掌握雪山区域的天气变化和道路状况。在恶劣天气或积雪结冰、落石塌方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与四川乡城县、稻城县的警方联动,在公路两端设置卡点,提醒劝导过往车辆避免冒险进入危险路段。

“各项工作机制的完善,让救援工作从容不迫,使受困群众得到更加有效的救助。”冯建华说。

安全、高效的救援,深得群众好评。警务站有一个房间,里面挂满了锦旗,其中一些写得幽默风趣:“长得帅,救援快,恩重如山;执法公,任劳怨,护民平安”“除夕飞雪被困野外,警察叔叔出警超快”“除夕夜晚依旧值班,警察叔叔让人心安”。    (记者 张文凌)

(载《中国青年报》2024年8月20日第4版)


责任编辑:杨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