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使用未清洗的煤制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的视频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食品安全问题再度引发人们热议和关注。这一事件的背后,揭示了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相关部门应从中汲取教训,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加强全过程监管。 煤制油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妇孺皆知,而大豆油则是我们日常最常用的食用油之一,二者绝对不可掺和,这恐怕是最起码的生活常识。然而,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不少罐车拉完煤制油后,就直接装食用油,这样就会有不少煤制油掺杂其中,继而被无数不知名的消费者吃到腹中。由此联想,我们日常购买、食用的食用油,却可能含有煤制油,甚至是工业废水、塑化剂、废机油等有害成分。 虽然涉事公司迅速回应,但是这样公然漠视人民利益和生命健康的行为长期在行业领域内存在,暴露出了食品经营企业片面追逐利益、放弃食品安全“守门人”基本职责的严重问题,反映出监管不力、有盲区等短板,单靠企业自查自纠恐怕于事无补。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机制和措施,煤油罐车装运食用油现象可能在短期内会消失,但缺乏监管的油罐车可能还会滋生其他食品污染,危害群众健康。 食品产业生产全过程涉及的环节多、链条长、参与主体多样化,这意味着风险点多、监管难度大,治理更需要采取综合手段。对于诸如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现象,一旦出现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涉事企业的自查自纠上,也不能总靠“曝光”来“整治”,更需要相关部门落实常态化监督机制,切实保障老百姓的食品卫生安全感。 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的全过程、常态化监管,不能强化生产和销售监管,而弱化运输监管。对于基层一线来说,相关部门的监管任务更重,应不定期到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店、学校食堂、食品生产企业等检查抽查,加强对果蔬肉蛋鱼粮油等的质量监管、溯源监管、运输监管等;强化食品运输车辆资质、证照和运输物资的检查抽查。在检查的同时,加大对从业人员,特别是食品企业负责人的警示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减少其触碰法律红线的概率。 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一万次事后严厉查处,不如一次性从源头上堵住漏洞。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要有特定时期的霹雳手段,更要有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并保障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运转,这样消费者才能放心消费,吃得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