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丽霞,迪庆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科负责人。从业11年来,她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坚韧本色,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她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优质的服务水平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守初心 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2013年6月, 年仅24岁的鲍丽霞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后进入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从窗口服务人员到就业办公室保障人员,再从村驻村工作队员到科室负责人,她踏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就业扶贫、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稳岗就业等各项工作都少不了她的身影,为了尽快投入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她抽出大量时间潜心学习专业知识,十一年如一日,俯下身子、静下心来,认真钻研、积极实践,如今,她已经是一名政治可靠、业务扎实的专业技术人才了。 由于长时间伏案,鲍丽霞出现腰椎强直性变形,加之频繁加班加点,鲍丽霞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年轻人吃点苦不算什么。”回忆起被病痛折磨的经历,鲍丽霞淡然地笑着说。 推动建立“迪庆就业”微信公众号,打破宣传壁垒,落实就业政策;对接相关部门,提前协商风险预案,解决窗口投诉风险问题;到人才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学习调研,探索事业单位管理新措施……工作以来,鲍丽霞主动担当作为,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人社部门是政府的业务部门,只有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各个工作岗位。”鲍丽霞说。 担使命 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2020年9月,刚到维西县中路乡施根登村驻村的鲍丽霞感到有些迷茫。“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鲍丽霞暗下决心。 “村民的收入结构是怎样的?”“就业创业培训怎么开展?”“村民的外出务工情况怎么样?”初到施根登村,鲍丽霞就一头扎进工作中去,与群众面对面谈、心贴心交流,认真了解群众需求。 鲍丽霞以定点帮扶村为阵地,结合“一平台三机制”,紧盯培训、就业不放松,创建“十有标准”,积极探索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村建设,切实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党建联建双向沟通对接机制,创新探索村组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作,着力提高基层工作者的服务能力,转短期措施帮扶为长效措施巩固。驻村2年来,鲍丽霞的全部心思都用在群众身上。她常说,帮扶工作,没有满腔热情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是干不好的,只有带着感情去帮扶,才能把党的好政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暖人心 和群众实现“双向奔赴” “我不会办理失业保险,多亏了她的帮助,小鲍真是个热心肠的人。”“遇到不会办理的业务,只要咨询小鲍,一定能解决。”“小鲍这孩子很接地气,村里人都非常喜欢她。”提起鲍丽霞,同事和群众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在一线窗口工作期间,鲍丽霞重视服务反馈,始终保持工作热情,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坚持微笑服务,耐心办理业务。每年冬季,年度申报工作时限短、工作量大,她采用“交叉叫号”“现场引导”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最忙的时候连续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以上,双手冻得僵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她一心为民的服务情怀深受群众好评,有时来不及吃饭的她会收到办事群众的“爱心投喂”,遇到个别情绪激动的群众,其他群众会挺身而出,甘愿为她撑腰。 驻村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始终让鲍丽霞感动不已:村里的一位老奶奶家中遭遇变故,每天沉浸在悲痛中,鲍丽霞便和同事组织活动,每天傍晚都陪着老奶奶。一个月后,有一天,鲍丽霞走在入户遍访的路上,老奶奶突然来到她的身旁,拉着鲍丽霞的手,从包里掏出两个温热的鸡蛋笑眯眯地塞进她的手里说:“小鲍,你肯定又没有时间吃早点,吃个鸡蛋吧。” “在为群众办事时多想一点,多做一点,这样群众的麻烦事就会少一些,幸福感就会更强一些。”面对繁杂的基层工作,鲍丽霞初心不改,勇于担当,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