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码标价是经营者履行价格承诺的基础,也是保障消费者价格合法权益的前提。 近年来,餐饮行业里各种隐形消费层出不穷,餐具费、纸巾费、酱料费……饭菜还没上桌,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的收费名目花样百出,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张女士近日在香格里拉市某饭店聚餐,点餐时没人告知餐前小菜要另收费,结账时才发现,每桌两个小菜收取了16元的“小菜费”。张女士表示:“我们经常去那家饭店就餐,过去餐前小菜都是店家赠送的,不知从何时起,店家开始收取餐前‘小菜费’,而且在改变收费标准后也没有主动告知消费者,最终导致被动强制交易。” 记者还走访了香格里拉市城区大小饭店,发现不少商家并未明码标价菜品价格,有的甚至只展示菜品的灯牌,还有的商家则采用看菜点单的方式,结账时顾客常常被收取额外的“时菜”价格。同时记者还发现原来2元一套的消毒餐具也上涨至5元一套,令消费者直呼“用不起”,而此举也完全将餐厅作为服务者需向消费者主动提供安全清洁的餐具、纸巾等属于消费合同的一部分“分内事”变成了“额外事”,既违背了诚信原则,也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面对隐形消费,为何很少有人会站出来维权。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消费者,大多数人认为,由于牵涉金额不多便放弃了投诉维权,这反过来助长了无良商家的嚣张气焰,让隐形消费乱象难以得到根治。究其深层次原因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这方面的规定不明确,实操性不强。 要消除隐性收费,必须多方发力,强化显性监管。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要结合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媒体报道的信息等,对餐饮行业的隐性收费现象进行主动摸排调查,进一步完善监管规则。同时也要依法对各类隐性收费行为进行评估界定,明确商家收费边界、流程并向社会发布。有关部门则需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强化对商家收费行为的监督,对不规范的收费行为,应采取约谈、查处、曝光、支持消费者起诉、信用惩戒等方式予以干预。作为消费者,遇到不合理收费行为,也要采取不容忍、不默许的态度,要求餐厅退还不合理费用。同时,还要保存好消费票据、转账记录等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适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倒逼餐饮单位合规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