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嘴鸭在迪庆州境内为冬候鸟,每年9月末至次年3月末,高原湖泊、湿地、水塘上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是雁形目鸭科匙嘴鸭属的鸟类,英文名字叫Northern Shoveler,学名为Spatula clypeata。当地叫它琵琶嘴鸭、铲土鸭等,因嘴长,末端宽大有如铲子,其喙形如琵琶而得名琵嘴鸭。
琵嘴鸭体型较大,身长44厘米到52厘米。雄鸟头颈近黑色,闪蓝绿色金属光泽,胸白色,上体黑褐色具白色条纹,尾上覆羽金属绿色,中央尾羽暗褐色,羽缘白色,具褐色斑纹;下体腹部和两胁栗色,尾下覆羽黑色,嘴黑色,脚橙黄色,虹膜褐色。雌鸟褐色,满布深色斑纹,尾近白色,贯眼纹深色,色彩似雌绿头鸭但嘴形清晰可辨,嘴橘黄褐色,脚橘黄色,虹膜褐色。
琵嘴鸭栖息于开阔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塘、沼泽等水域环境中,也出现于山区河流、高原湖泊、小水塘及河口地带,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可见到集成较大的群体。多在有烂泥的水塘和浅水处觅食,行动极为谨慎小心,若有危险,立刻向远处游去或者突然从水面起飞。飞行力不强,但飞行速度快而有力,游泳速度不甚快但很轻盈。游泳时后部高前面低,嘴常常触到水面。有时也在岸边地上或浅水处行走,但行动笨拙而迟缓。以螺、软件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鱼、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水藻、草籽等植物性食物。觅食方式是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地上通过呈铲形的嘴在泥土中掘食,能边游泳边觅食。繁殖期4月到6月,营巢于水域附近的地上草丛中,每窝产卵7—13枚,一般10枚。雌鸟单独孵卵,雄鸟用很大一部分时间护卫鸭巢和领域。
琵嘴鸭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ver3.1—无危(LC),是中国“三有”保护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