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健:“驻”进群众心坎里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2-08 10:00:00

申健(左一)深入田间地头研究产业发展。 (江初 摄)

“申健的驻村年限已经到了,他再三要求单位继续留了下来,他给我们村带来了活力,也干了许多实事”德钦县燕门乡石底村党总支书记格玛定主说。

石底村是州法院的挂联单位,申健是迪庆州人民法院派驻到石底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石底村在澜沧江的东岸。顺着澜沧江畔的德维公路前行,再从蜿蜒的村道行驶到半山腰,才到石底村委会。在村委会,记者见到了申健和村委会班子成员。大家对申健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带着大家‘微普法’,效果特别好”“他组织老百姓种植‘红花豆’,并解决销路”。

盘活荒地 调整产业结构

石底村地处山区,除了村子周围的基本农田,稍远一点的村子边缘有许多荒地,“过去,大家在这些荒地上种过粮食,但很多时候颗粒无收。现在好了,申书记带着我们种‘红花豆’增收了。”石底村村委会主任扎西农布说。据申健介绍,所谓的“红花豆”又称花腰豆、花芸豆,申健根据外观取名“红花豆”。“红花豆”最大的特点是耐活、耐旱,肥力不足的荒地上也能成活。申健刚来驻村时,了解到石底村有种植“红花豆”的历史,只因没有销路便没有人种了。 申建看着石底村周边的荒地就开始尝试种植“红花豆”,他还跑到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四川凉山去找品种优良的“红花豆”种子。产业在规模化种植中最为关键的是销路,一想到种好了卖不出去一切都得白费,申健在实验种植的同时不忘联系销路,光是省城就跑了好几趟。

“我通过熟人联系到企业,经过几天的磋商,与企业签订了收购协议,今年是第一年,我们主要是通过部分群众来激发大家的种植热情。”申健说。记者了解到,申健与企业签订的收购协议为期3年,到期后可继续协商再行签订收购协议,从而确保村民种植的“红花豆”能够产有所销。

即便有了销路,许多村民依旧观望和犹豫,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村委会动员村干部及其家属率先种植。村委会主任扎西农布、村党总支副书记扎西次里以及监委会主任、副主任义无反顾地成为了种植实验户,他们总共种植了10多亩,没想到他们却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他们带头,燕门乡各村部分村民也参与到实验种植中。

2023年12月,石底村开展全乡范围内的“红花豆”统收统售活动,村民们种植的“红花豆”全部变现。为调动村民参与生产经营的主动性、积极性,该村还积极协调收购商对高质高产户进行奖励。统收统售的集中开展,打消了群众的疑虑,激发了大家的种植热情。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村推广种植,争取将‘红花豆’做成大家致富的‘金豆子’”,该村党总支书记格玛定主高兴地说。据了解,石底村的“红花豆”种植得到了燕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将以石底村为试点,在全乡的村村寨寨进行推广。

“微普法”走进千家万户

在做好产业发展的同时,申健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作为州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他在村里开展的“微普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在石底村看到,申健制作的乡村矛盾纠纷中常见法律条文微普法手册已经到1.1版。据申健介绍,在原来1.0的普法内容的基础上,他结合农村实际,充实了“微普法”内容。他表示,后期还将加上法院审判、合同纠纷、建设施工合同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出到2.0版本。

“微普法”手册《乡村法律常识》如今已经成为了村里普法的教材,把涉及农村的相关法律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和直观的语言让“微普法”走进群众的心里。

“我们在做‘微普法’时分为几个阶段:首先,由我向村委会班子成员普法,让大家了解其中的普法内容。其次,让村委会成员到全村党员和小组干部中开展普法。最后,全村党员用通俗易懂的民族语言向身边人普法,做到普及全村群众。”申健介绍了“微普法”的过程,由于申健不懂藏语,而大部分村民又听不懂汉语,因此,分布式的普法也很好地解决了语言在普法工作中的阻碍。

在开展“微普法”的同时,申健和村委会班子成员还在石底村成立了“无讼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任组长,驻村第一书记申健任副组长并主要负责“无讼村”创建工作,各小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详细划分了职责,力求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一个成员,做到将石底村矛盾纠纷化解在组内村内。

“通过‘微普法’,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大大提高了,大家都对常见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村党总支副书记扎西次里说。             (记者 江初)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