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第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有力领导下,在州人大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紧盯稳定、发展、生态、边疆稳固“四件大事”,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发展、坚持“六个大抓”、抓实系列三年行动、不断推进“六化”进程,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统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抓治理守底线,和谐稳定大局持续巩固 坚决扛牢维护稳定第一责任,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扎实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五个专项行动”,持续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铜墙铁壁;坚持打防结合,违法犯罪打击整治成效显著;深化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8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香格里拉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德钦县、香格里拉海关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持续加大“导”的工作力度,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抓发展固成果,美丽乡村实现持续振兴 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累计消除返贫风险1672户5896人;不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实现“应保尽保”;实施34个农村供水保障项目,解决和改善6.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乡村振兴项目361个,投入资金12.63亿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238个,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收入达19490元,增长10%;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建3003座,全州镇区、自然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6.15%和94.93%;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成3个省级绿美乡镇、4个省级绿美村庄、10个省级绿美社区、212个州级绿美村庄。 (三)抓基础补短板 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完成“十四五”规划和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滇藏铁路、G214德盐二级公路等32个重点项目列入国家、省专项规划盘子;交通建设继续提速,新香维公路、香乡二级公路、江西公路等项目稳步推进,香格里拉市东外环二期、东外环市政道路连接线、维巨二级公路迪庆段、德巴三级公路、香稻三级公路、霞若通乡三级公路6条公路建成通车;数字迪庆建设不断加快,5G覆盖面持续扩大。 (四)抓民生办实事,为民服务保障持续发力 城镇新增就业338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9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18人,新增退役军人就业148人;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双减”政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3%;顺利完成州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州藏医院智慧医院信息化、州远程心电诊断服务枢纽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三县(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评估;省藏医院顺利落户迪庆,全州中藏医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州院前急救体系初步建成,危重症救治能力有效提升;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社区医院、12个省级甲等卫生院,慢病管理率、疫苗及时接种率均达90%以上;优化调整医疗保障筹资及待遇政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0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4万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9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61万人;投入6228万元实施22个城乡养老服务项目,惠及群众5.33万人。 (五)抓保护强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100%,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4.4%,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持续推进纳帕海、碧塔海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迪庆州滇西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76.85平方公里;深入推进绿美迪庆建设,完成绿化面积306.42万平方米,营造林22.03万亩,义务植树230.47万株;认真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推进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我州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维西县成功创建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上年度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7.4%,位居全省第一。 (六)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稳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工作;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网上可办率达99.9%,全程网办率达98.5%;首次实现远程异地开评标,减免投标保证金2.57亿元;开展招商引资提效专项行动,引进华润、同程等企业落户迪庆,州外产业到位资金63.72亿元,同比增长27.44%;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经营主体保有量同比增长8.96%;加快推进对外开放,葡萄酒、松茸等优质产品实现出口总额4493万元;深化沪滇及省内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全年争取对口支援资金2.19亿元,实施项目52个;加快推进香格里拉产业园区优化提升工作;狠抓人才科技工作,实施高层次人才专项招引计划和涉藏州县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特殊培养计划,建立迪庆籍在外优秀人才库。 (七)抓统筹重协调 城镇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全面完成《迪庆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并报省政府审批,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扩展1.41倍;持续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183个行政村完成标准化规划;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开工建设“五类”县城项目47个,改造老旧小区13个,铺设地下管网42公里;维西县城、香格里拉产业园区中心片区实现供暖项目试运行,新增供暖面积34.8万平方米;开展751栋经营性自建房和518栋非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整治,销号率分别达到100%和69.6%;阳光棚整治率达54.3%。 (八)抓布局优结构,产业发展态势持续上升 全年实施产业项目105个,完成投资87.22亿元,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5.84万亩,建设主要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8.09万亩,成功创建首家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制定并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奖补政策,大力发展青稞、葡萄、中药材、特色畜禽、木本油料、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新获证绿色食品和有机认证企业12家,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87个;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获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实现了我州省政府质量奖零的突破;香格里拉松茸入列国家级第二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3.65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4.98亿元,文旅产业乘势而上,独克宗古城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牢牢抓住动车开通的历史性机遇,创新冬季旅游配套优惠政策,有力实现了大规模吸引游客流量,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522.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9.64亿元,分别增长64.3%、102.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8.3亿元。 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承上启下之年,全州进入政策叠加的机遇期、长治久安的推进期、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做好全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坚定不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滇西北旅游环线”“金沙江旅游经济带”“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持续推进高A级景区创建工作;创新推进生态研学、动植物研学等新业态开发;高标准开发打造山地户外运动产品,努力打造世界的徒步圣地;逐步推动节庆活动品牌化、市场化,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700万人次以上,增长10%左右,实现旅游总收入300亿元以上,增长10%左右,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4%。 加快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中甸牦牛、迪庆藏猪、尼西鸡保种场建设,积极创建马铃薯、青稞、维西糯山药等6个繁育基地;做大做强林下经济,推动“3510”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落地;做精做新绿色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做好龙头企业培育和品牌创建工作,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以上,持续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 加快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持续推进在建水电站建设进度;积极支持中小水电送出、新能源及电网建设;持续推进德钦县纳古一期,香格里拉市砌修塘一期、二期等光伏项目。 加快推动绿色矿业发展。加快矿山数字化、绿色化、标准化建设,推进普朗铜矿智能矿山、神川矿业地下采矿基础建设等工程,推动红牛铜矿、洪鑫矿业、雪鸡坪铜矿等企业尽快复产增产。 (二)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守牢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4.2万亩以上,产量实现稳定增长。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继续加大健康帮扶力度,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保尽保”;落实农村供水保障和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写好农民增收文章。紧盯产业就业帮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特色农产品就地销售和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全州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增长10%,确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收入增长10%以上。 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和治理。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创建6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示范乡村,建设3个省级绿美乡镇,3个省级绿美村庄,200个州级绿美村庄。 (三)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和需求 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有效投资。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增发国债项目的储备申报力度,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中央、省级盘子;全力推进滇藏铁路香格里拉至然乌段等重点项目实现开工;新建农村公路430公里;推进金沙江迪庆段防洪治理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坚持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扩大产业投资,推动产业发展思路转化为可落地的项目,组织好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积极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引导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环保产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以及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建设运营管理。 坚持扩大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抓住节日节庆活动节点,加大财政撬动力度,持续实施“食惠迪庆”“悦购香格里拉”等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全力创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四)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 持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与管控,完成迪庆州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实施系统数据库入库和运用;推进村庄规划成果审批和入库备案,确保与全省同步完成“干部规划家乡”三年行动;持续加强城乡土地管理,依法严厉打击未批先建等各类违法行为,保障城乡规划有效实施。 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市政项目建设,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提级扩能;稳步推进阳光棚风貌整治和绿美城市建设,力争创建1个省级绿美城市、10个省级绿美社区;抓好德钦县城地质灾害防治;全力推进水电移民安置、德钦县城搬迁与新型城镇化有效衔接。 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大力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堆乱倒等问题;补齐城市管理短板,提升城市环卫保洁服务水平;加强公园、公厕等公共设施改造提升和维护管理。 (五)坚定不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加大开放合作力度。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对接和成渝经济圈的联系,努力推进与滇川藏毗邻州(市)和省内昆明、大理、丽江、怒江等州(市)的协同合作,在产业升级、文旅互融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进一步深化与对口协作帮扶地区的交流合作,落实沪滇帮扶资金1.7亿元以上。 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发展能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大“外引”和“内培”力度。深入推进务实招商三年行动,新增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州外产业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探索建立支持企业发展的纾困资金机制;加强政银企联动,持续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效行动。 全力抓好园区经济。加快理顺香格里拉产业园区体制机制,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及“僵尸企业”,在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经济增长、高效服务上奋起直追;加快推进香格里拉公铁联运及产业片区联动发展项目,组建公铁联运物流公司,形成铁路物流集聚效应;加快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六)坚定不移写好民生改善文章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特殊困难群体就业、技能提升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3300人以上;探索完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全州至少打造1个“幸福里”社区、各县(市)至少建设1个零工市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持续落实好《迪庆州教育振兴二十条措施》,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教育;加快州第一中学建设,办好香格里拉职业学院;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加快健康迪庆建设。实施《迪庆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卫生优秀人才引培工程,用好沪滇和省内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加大高素质藏医药人才招引培养力度;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实现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省级卫生村比例达到80%以上。 织密兜牢社会保障网。做好老年幸福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等项目,大力推进普惠托育服务;高度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不断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保基金安全监管体系,保证基金安全运行。 (七)坚定不移守牢生态底线 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压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责任体系,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持续推进中央、省级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国家、省级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违法占林行为。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修复等工程,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扎实推进绿美迪庆建设,完成义务植树130万株,营造林3.6万亩;积极稳妥推进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一体化”建设,有效遏制重大森林草原火灾。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建设,推进有色金属、水泥等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一废一库一重”治理和管控,提升固体废物治理能力和利用水平;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和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碳资源池,积极推进碳汇资源调查评估、核算和产品开发。 (八)坚定不移守牢安全底线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推进“润心”和“强基”两大工程;做好应对涉藏重大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推动高水平的平安迪庆建设。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四下基层”实践,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 认真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持续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力争创建1个全国示范县(市),10个以上省示范单位;认真做好中央检查督察组宗教工作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面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项目建设、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综合整治;全面抓实防震减灾、防汛抗旱、地灾防治和搬迁避让等工作;强化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妥善处置化解存量。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经济工作要求,按照州委九届六次全会部署,不断夯实“稳”的基础、激活“进”的动能、加快“立”的步伐、强化“破”的担当,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和边疆稳固“四件大事”,奋力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平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迪庆。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产业投资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完成省级下达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