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法院:做实“加减乘除”法 答好司法工作问卷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26 10:29:52

香格里拉网讯 (记者 此里只玛 通讯员 陈子英) 2023年,迪庆州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加减乘除”法,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8336件,审执结7989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7.53%,诉前及诉中调解成功案件3682件,调解率、一审服判息诉率、二审改判发回重审比、再审审查询问率等指标排名全省前两位。

审判管理做“加法”,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扎实推进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改革试点,践行迪庆法院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四个“打官司不求人”庄严承诺,紧扣全省法院“提质增效创一流”活动质效指标任务,提升审判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精准化水平,着力提升案件审判质量、效率、效果,审判质效趋优向好。以促进均衡结案为重点,建立“周提醒、月通报、季研判”督促机制,对长期未结案件跟踪督办及减假暂案件专项整治。始终抓住结案率这个“牛鼻子”,深化“五个马上”工作机制。强化绩效考核,结合主题教育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全面落实院长、庭长“阅核制”,从源头加强对“四类案件”的研判、监管。把“三个规定”纳入监督、审判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将个案监管与类案办理、能动司法结合起来,以“个案监管”强化“类案管控”,充分释放监管效能。

群众诉累做“减法”,诉源治理见成效。深入践行“抓前端、治未病”,充分运用州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333”工作机制和“321”调解程序,以“无讼村(社区)”创建为抓手,形成了源头预防、非诉化解、诉讼断后的全链条闭环式诉源治理新机制。坚持“专业调解与联合调解”相结合,倾力打造民商事调解中心、“格桑梅朵” “OK巴桑”等精品调解团队,诉前及诉中调解成功案件3682件,调解成功率达78.12%。统筹线上线下诉讼服务,建立分流引导、诉调对接、司法确认“三点一线”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兼顾不同群体司法需求,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诉讼引导,以“五化共进”,打通诉讼服务群众 “最后一米”。在没有法庭的乡镇设立法官联络点,法官入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构建覆盖乡镇、村(居)的便民调解网,将法律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护航高质量发展做“乘法”,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以司法行动践行鲍卫忠精神,坚守“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加强与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用好政法协调平台,做到政法部门网络互联、业务互通、数据共享。“府院联动”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人民群众关切得到切实回应,行政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从2022年的30.77%上升到2023年的69.09%。构建“法院+工商联”民商事纠纷和知识产权保护诉调工作室,推动建立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机制。与总工会、工商联等12家机构实现“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已有50个调解组织、107个基层治理单位、72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的转变。加强生态违法犯罪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行政处罚有效衔接,构建与行政机关、环保专业机构、社会公益组织合作机制。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环境修复承担方式,筑牢滇西北生态安全屏障。 香格里拉市法院以“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审理云南首例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被新华社专题报道。州工商联、州中级人民法院共同开展的“法官进商会、进协会、进企业”活动入选全国工商联关于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百家实践案例。

案结事了做“除法”,维护边疆稳固。始终抓实“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促进案结事了、纠纷实质性化解这个关键,将服判息诉理念贯穿诉讼全过程,坚持诉前调解分流减讼、诉中调解合力化讼、诉后答疑释法息讼,促进案件纠纷分层解决、实质化解,全州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和调解率名列全省前二位,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排全省第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把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班子成员领题调研7个课题,下基层调研23次,研究梳理问题37个,形成成果转化运用清单7项,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105人次。持续深化与边界法院司法交流协作,携手共筑“平安边界”。着力“普法强基补短板”提升司法质效水平。加强普法宣传,形成“两微两号一网”宣传矩阵,推出“雪域普法微课堂”等专栏,共同讲好法院故事、传播法院声音,全力推动“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着力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深化假日法庭、午间法庭、“和谐梅里·双语三心法庭”以及“生态+文化”等民族特色法庭建设。构建“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委员会”“法官+人民调解员”“法官工作室+乡村干部”等便民调解网,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巡回审判率达85%以上,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