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白济汛乡永安村依托党建引领,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了强村富民。其中,维西益参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州级示范合作社、联农带动示范社,维西丫口蜜蜂养殖合作社被评为县级示范社,二代野猪繁育基地获评“云南省规范化示范养殖场”称号,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国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指导司高度肯定。 建强党组织,造好引领发展的“火车头”。该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由村委会主任任合作社理事长,村监委会主任兼任合作社监事长,党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积极帮助合作社把方向、解难题、争权益。同时邀请维西供电分局等支部联建单位为合作社出点子、找销路、传经验,推动村社产业“一盘棋”谋划和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亮身份、作承诺活动,组织党员争当党员示范户、党员脱贫户、党员致富能手,推动合作社内102名党员和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带领成员比技术、比服务、比贡献,先后将22名党员培养成为生产经营能手,将9名生产经营能手培养成党员,形成党建强社、村社共建局面。 规划先行,擘画产业发展的“作战图”。该村依托“干部规划家乡”专项活动,先后征集50余条规划,充分利用立体气候因地制宜发展了三个产业带,即高半山区以百花蜜,中药材、白芸豆、苹果种植等为主的产业带;半山区以泡核桃,黑乌鸡、生态猪、肉牛养殖为主的产业带;沿江河谷地区以水果采摘、苗圃培育、蔬菜种植为主的产业带。先后投入1141.98万元建成年出栏1000头以上仔猪规范化繁育基地、年出栏800头以上生态猪育肥基地、年出栏5万羽的竹斑鸡苗孵化基地、年出栏1万羽的黑乌鸡养殖基地、巴倮辣椒种植基地、大村木香基地、大村苹果基地、永安村饲料加工厂、巴倮农贸市场等,形成以合作社为载体、7大产业为支柱的“1+7”产业布局。 规范平台,织密利益联结的“保障网”。维西益参合作社以建章立制为基础,持续优化议事决策程序,将“以规范促发展”的经营理念贯穿始终,在成立之初坚持一个“全”字。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大会等决策监督机构,完善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整套内部管理机制,聘请专职财务人员2人。在经营过程中贯穿一个“实”字。严格落实成员代表大会制度,重大决策事项坚持“一人一票”进行民主表决,成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2次以上,认真执行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设立成员账户,财务报表每年公开2次。在发展实践中突出一个“活”字。合作社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适时变更营业执照,修订章程,重新划分管理片区,使合作社制度管理不断适应经营发展的需要,保证管理制度随时“能用”“管用”,以制度推动科学管理,以制度规范经营发展。在完善资产折股量化中实现一个“新”字。村党总支整合定点扶贫专项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党建促脱贫资金、扶贫公司投资资金等合计1154.98万元,代表村集体入资合作社;农户采用“建档立卡户自愿入+帮扶责任人帮入+盈余分红复入+非卡户自愿入”的出资方式,共有247户农户入资合作社45.6万元。结合村情社情,将农户所有及合作社生产所需的劳务、土地、物资等多种要素作价入资,目前,全村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已全部入资合作社。对公积盈余进行二次分配,20%的盈余分配给党总支列为村集体经济收益,80%的盈余由入社成员按出资比例分配。 优化环境,筑牢人才培养的“服务台”。该村以适度激励入股承包的模式,激发致富带头人积极性。通过对外发布承包公告,竞争性谈判等方式,把永安村畜禽饲料加工厂、生猪养殖场的经营权优先发包给本村能人运营,在政策、技术上给予支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根据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建立永安村人才体系,纳入专项培养20人,开展高山洋芋种植、枇杷等水果种植、生猪养殖培训各1期,惠及300余人次。投入培训资金13万元,培养专职财务人员2人,助力人才成长。 拓宽渠道,打通价值提升的“肠梗阻”。该村积极与各方市场主体对接,拓展订单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市场份额,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197.2万元。与维西县特色农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和哼哈农业科技公司签订订单销售协议,将合作社收购的鸡、猪、蜂蜜等农特产品,远销广州、上海、福建、台湾等市场。与迪庆供电局、白济汛乡中心完小、维西县菜市场永安村生态猪定点供销点等联系,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166万元,进一步坚定了群众紧跟合作社谋发展、促发展、同发展、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州委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