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雪山保护区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做客《一周一访谈》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实习记者 何雨桐 发布时间:2023-10-27 09:43:52

10月23日,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和鑫明做客《一周一访谈》栏目,就白马雪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和保护成就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作了介绍。

和鑫明介绍,白马雪山保护区之所以成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共有四方面原因。一是白马雪山在地质史上没有遭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是众多古老种和珍稀特有种的避难所;二是地理位置上保护区处于中国动物地理区系的古北界和东洋界交会处,保护区的动物兼具了两个区的物种;三是保护区是横断山脉和“三江并流”纵岭峡谷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走向的山脉和河流为南北物种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四是较大的海拔垂直高差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孕育了丰富的物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具有丰富性、特有性、重要性、脆弱性的特点,体现在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三个方面。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湿地、冰川等,几乎涵盖了除海洋外的所有生态系统。同时,保护区也是中国低纬度地区寒温性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植被类型可以划分为7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37个群系、41个群落。滇金丝猴、杜鹃花属植物是保护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物种。滇金丝猴是保护区的“旗舰物种”“伞护物种”和“明星物种”,据最新调查表明,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共分布有14个滇金丝猴种群,约2500只。而据文献记载,保护区记录有74种杜鹃花,占全国种类的13%,是许多模式标本的采集地。

谈及近年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所取得的成就,和鑫明表示,目前保护区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监测体系,并完成了第二期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2021-2025年)。监测队伍和监测能力显著提升,有专业技术人员93人。成功搭建起科研监测平台,建有两个野外科研基地,长期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大学、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等合作开展科研监测工作。保护区科研监测成果丰富,出版了《白马雪山鸟类》《白马雪山观赏植物》《白马雪山曲宗贡野生蘑菇图册》等著作,编写发布了《滇金丝猴种群监测技术规程》《滇金丝猴救护及放归技术规程》两个省级地方标准,每年编制完成年度《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滇金丝猴种群动态监测报告》,2019年至2023年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下一步,保护区将继续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培养人才,引入先进的监测方法和监测设备,向“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监测体系方向努力。


责任编辑:邹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