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维西县康普乡岔枝村紧盯基层党建这个关键,紧扣发展这一任务,持续探索“党建+N”模式,切实以党建聚人心、以党建谋发展、以党建引人才、以党建促稳定,推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党建+固本强基” 凝心铸魂“聚人心” “开展支部联建,不仅可以搭建有效的学习交流平台,与联建单位共建共享共发展,而且有利于凝聚更多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岔枝村党总支书记张晓耀说道。 一直以来,岔枝村将开展支部联建作为建强组织阵地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群众所需、当前所要,创新开展“8+X”活动,以优质服务、文明创建、管理提升、作风建设等方面互帮、互促、互查、互补,充分发挥党支部凝聚人心、推动工作的战斗堡垒作用,目前在9个自然村成立党支部7个,做到应建尽建,支部书记、“民管委”主任“一肩挑”3人。同时,严格落实《康普乡大岗位制管理办法》,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7岁,大专以上占比71%,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实现了双优化。2022年在筑牢“雪域傈乡堡垒”争创“六面红旗”党组织创建活动中,岔枝村第二支部成功创建党建示范红旗,第六支部成功创建人才培育红旗。 “党建+农旅融合” 拓宽渠道“促增收” 近日,位于岔枝村的王打村民小组因荞麦花海冲上维西“热搜”,每天到景点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立足岔枝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乡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寿国寺古文化、王打田园风光与澜沧江景观,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生活等产业深度融合,来岔枝村旅游的人数从2020年的900余人次增至10000余人次、翻了10倍,新建运营的噶贡达仓民宿半年营业额已接近30万元。同时,岔枝村将党的组织优势与产业优势、地理优势、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相结合,以王打村民小组为试点,探索开展“青稞+荞麦”轮种、“青稞酒+荞花蜜”轮产轮销的小杂粮循环农业产业链,创建了黑青稞和花荞连片示范种植基地,带动农户订单种植小杂粮400余亩,村企生产“来者”青稞酒营业额突破100万元,带动农户就近务工500人次,2023年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达21万余元,较2020年增加50%,远远高于全乡各村平均收益,带动当地群众每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转变。 “党建+人才引培” 激发内力“助发展” “很荣幸参加这次实践活动,一个月的实践经历,既增长了我的社会阅历,又提高了自身能力,是一次比较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大学生黄晓佳在暑假返家实践活动总结时说道。 一直以来,岔枝村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在人才引培上做足功夫、下足力气。组建村级致富带头人产业帮扶小队,指导村民提升技能、发展产业,目前村内有4名致富带头人,72户村民变“股民”;建立“党员+重点人才”的帮带机制,25名党员与13名优秀人才精准挂钩、帮带进步;积极为暑假返乡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感知家乡、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同时,邀请农技专家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召开循环农业深度旅游体验项目论坛,初步与浙江投资团队达成300万的合作意向,切实以务实、管用、有效的“人才链”助力“产业链”发展。 “党建+基层治理” 民族团结“结硕果” “我家周边有纳西族、傈僳族,纳西语、傈僳语我基本能听懂,在我们这里,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家都在一起过。我经常对孩子说,各民族都是一家人,邻居有困难时,我们要义不容辞地帮忙。”藏族村民和晓东说道。 岔枝村少数民族占总人口81.4%,大多数村民都会听或会讲多种民族语言,“两委”班子中少数民族占67%。村党总支围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群众幸福”这一主线,多渠道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模式,村班子成员主动下沉到责任网格,做好政策宣传、纠纷调解、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等工作,制定了通俗易懂的“三字经”式村规民约,发动辖区优秀能人、党员及大学生志愿者等组建志愿服务队,积极组织各类文化特色活动,定期与寺院僧人交流座谈,多渠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治理规范化、精准化、常态化,开创了党组织统一领导,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目前,已解决群众困难45个,调解纠纷21个,开展志愿服务80余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幸福感不断增强。 岔枝村的蜕变只是康普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康普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聚焦组织振兴筑堡垒、产业发展促增收、人才振兴激活力、融合创新谋发展,围绕“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下一步,康普乡将不断深化拓展“党建+”的发展模式,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全力推动基层组织强起来、特色产业旺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乡村治理好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