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迹青年丨月光下舞动的“嘎斯比”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9-21 15:20:56

“哪里有阿细跳月,哪里就是欢乐的海洋。”

大地之上,大山怀中,哪里有阿细人,哪里就有快乐;

琴弦之上,舞林丛中,哪里大三弦响,哪里便豪情激荡。

阿细跳月,彝族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的意思,因多在月光下、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细跳月”,是弥勒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据了解,每年8月弥勒都会举行阿细跳月民族节,作为阿细跳月的故乡,许多人因为阿细跳月而来到弥勒、爱上弥勒。阿细跳月让云南彝族火把节一次又一次地刷屏全网,而屡次“出圈”的阿细跳月背后,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付出,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年复一年地坚持着,在红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听到三弦响,脚杆就发痒”


阿细跳月节 李昱廷 摄

作为彝族的一个支系,阿细人的浪漫是刻入骨髓的。月光树下欢乐跳,“嘎斯比”;而对于欢乐跳的产生,也流传着众多传说,有狩猎说、爱情说、劳动说、敬火说等说法,其中有两种说法最为流传。

一种是在刀耕火种生活背景之下,在从事进行新一轮的农业播种前,首先需要焚烧秸秆获得草木灰以增加土地肥力,而勤劳热情的阿细人没等火星熄灭,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劳作,此时土地还未完全冷却,温度很高,赤脚在土地上劳作,脚掌被火灼烧,便左右横跳,此时便形成早期阿细跳月。

而另一种说法从两头牛开始,从前两头牛在打架,在打斗过程中,牛角互相摩擦产生了火花,火花落在地上,山里便烧起了熊熊大火;此时的阿细男女便组织村民到山里灭火,在山火被扑灭后,女子拍手抖落手里的灰尘,男子拿起还没有完全燃烧的木棍,略加修剪,而山羊也被烧死了,于是把羊皮剥下套在木棍上,就有了最早的小三弦。

“阿细跳月大体就是‘哆米索米哆’这几个音,很容易感动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频繁地走出弥勒。”而在阿细跳月的表演中,段正荣的技艺最为娴熟,也因此让他在阿细村寨中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成为在彝族群众中公认的“阿细跳月”代表性传承人。

段正荣

段正荣出生在音乐世家,父亲是毕摩(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祭司),会唱阿细人的史诗——阿细先基。彝族阿细人的乐器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会,段正荣接触阿细跳月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到他这里已是第四代。段正荣从小多才多艺,阿细跳月伴随了他的成长。

“阿细跳月主要分为青年舞和老人舞,早期的阿细跳月以老人舞为主,后来青年人跳得多了之后,也就演变出了动作更为活跃,节奏更为欢快的青年舞。”段正荣介绍道。老年舞节奏舒缓,步伐稳健;青年舞跳跃动作较多,节奏欢快,更有青春活力,队形变化也更为复杂,彰显出年轻阿细人的青春活力,也为阿细跳月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阿细人有四大精神支柱,阿细跳月、阿细摔跤、阿细祭火、阿细先基。相对来说阿细跳月最能够代表阿细人,阿细跳月始终伴随在阿细人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了阿细人的精神象征,能具体到什么地步呢,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听到三弦响,脚杆就发痒”。正是这样,形成了是阿细人就一定会跳阿细跳月的火热局面。

阿细跳月节 李昱廷 摄

正是这样的火热氛围让阿细跳月有机会走进大众的视野。1945年时,在西南联大任教的闻一多先生带领着一众学生来到弥勒西山,晚间目睹了欢乐跳后,其间一个名叫梁伦的学生触景生情,提出了“阿细跳月”的概念,月光下舞动的浪漫,感动着众人,于是,浪漫民族的舞蹈拥有了浪漫的名称。回到昆明后,阿细跳月迅速“出圈”,火爆昆明。

此后,人们对于浪漫的向往,造就了阿细跳月的“高光时刻”,1950年10月,此时正值共和国成立周年,刚火爆昆明的阿细跳月,作为此时西南文工团的重点节目,阿细跳月跳到了北京,跳进了中南海怀仁堂。

三年后,阿细跳月的命名者梁伦,带领阿细跳月参加了于波兰华沙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且获得金奖,将阿细跳月推上了国际舞台,从此阿细跳月走出国门,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影响着国际友人。

阿细人穷也乐,苦也乐的豁达,感染着弥勒青年男女。带有阿细跳月元素的文创产品销售火爆;阿细民族主题的主题餐厅和酒店日渐丰富;改编之后的阿细元素的音乐也遍地开花,深受年轻人的喜欢。民族文化不再是单一民族的“独乐乐”,而是全民的“众乐乐”。


铿锵的舞步 燃烧的快乐


阿细跳月展示

“这个舞蹈的参与性强,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这是阿细跳月带给段正荣最大的感受。有一次,镇上组织他们到弥勒市跳舞,他穿着常服用彝族话和正在跳舞的一个女孩说话,汉族女孩听不懂他说的,就单顾着自己跳舞了,可见弥勒居民对于阿细跳月的喜爱。

“平常我们就在跳的,到处跳,像我们这个民族从小都会跳的,两三岁就会跳,男孩女孩都会,它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东西,同时也因为喜欢。”说到这里,段正荣很激动,顺势抬起了手。

在西三镇凤凰村有1700多位村民,其中大多都是阿细人。村子里有四个文艺队,总人数达到两三百人。村文艺队的队员们干完农活才能到村文化站排练,有时为了外出表演“阿细跳月”,队员们常常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开始排练,一跳就要跳到凌晨两三点,而队员们却对此毫无怨言,这都是源于从小培养起的兴趣,同时也是在老前辈的殷殷教导之下,在村子里形成了一股传承保护阿细跳月的“潮流”,也真正做到了人人学会,人人喜欢,人人传承。

“阿细跳月不是他们西一西二西三的,是彝族阿细人的,是弥勒的,是云南的,是我们祖国的。”段正荣坚信只要坚持阿细跳月的传承创新,阿细跳月一定能够“出圈”,让人们了解这一段奇幻的故事,让人们知道这一个勤劳的民族。

阿细跳月展示

“我跳阿细跳月40多年了,参加大大小小的演出比赛太多,具体的我已经不太能记得了,但是这四十多年间,有几次演出深深震撼了我,让我记忆犹新,其中一次就是1999年在昆明举办的世博会演出。”

此时的段正荣正值壮年,承担了在广场迎宾的任务,同行的两三百青壮年,整齐排列两行,前奏笛子一响,两三百个大三弦同时奏响,巨大的声势震动着昆明的上空,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而在场的一千多名记者同时记录着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快门发出声响,闪光灯不停地闪烁,声势浩大,场面震撼,在段正荣心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一段经历,也坚定了段正荣将阿细跳月的保护传承下去的决心。回到弥勒之后,他便组织了村里的青年男女,在农闲时节学习阿细跳月,而后来,市里将可邑村进行改造,打造“可邑小镇”景点品牌,而段正荣培养的年轻人们,现在正是可邑小镇阿细跳月传承演出展示的中坚力量。

有阿细人的每一片土地,都是阿细跳月光彩熠熠的舞台,铿锵的舞步,燃烧的快乐,奔放成一片沸腾的星辰大海。对于阿细人来说,“阿细跳月”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他们生命的音符,同时它也正缓慢地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


大三弦的交替 阿细跳月的传承


段正荣和徒弟张凤寿正在共同演奏

“年轻的族人们忘记了老祖先留下的舞步,丢弃了打动过世界的民族文化。”许多阿细人都和段正荣有同样的担忧。

令段正荣欣慰的是,在他的徒弟们的身上,他们渐渐看到了阿细跳月传承的明天。传承人们终将老去,传承这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落在了段正荣的徒弟们肩上。在段正荣的影响下,他的许多徒弟们怀着传承阿细跳月的情怀理想,在这一方热土上高唱出一首首“红土地之歌”。在其中,徒弟张凤寿就是一个代表。

“小的时候,到了黄昏,师傅都会在村里的广场跳舞。起初只是因为儿时觉得师傅跳舞有趣,但是随着更深入的学习,我发现阿细跳月不仅只是一个舞蹈,它是阿细人的精神支柱。”对阿细跳月含义理解逐渐加深的张凤寿,长大后也毅然决然走上了师傅段正荣的传承之路。

“听见师傅时常轻叹,在说如何将阿细跳月传承下去,如何传给下一代。”此时年纪尚小的张凤寿,在心里下定了学好阿细跳月的决心。舞蹈之路的艰辛,掌握不好技巧,令他的身体轻易受伤,有时候会出现挫败感。但师傅对他的鼓励和耐心,让他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段正荣获得称号的奖杯

每天,他们从清晨开始练习,除了吃饭能够短暂放松,需要一直练习到深夜。他不仅要掌握舞步的技巧,还要理解每个动作背后的含义和情感。一天一天的训练中,他学会了专注、耐心,这些品质也使他变得更加坚韧。

“师傅把他肩上的大三弦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感觉就是终于有人传承我们民族的东西了。我看着他很开心,我意识到要把他传递给我的东西练好,做好,还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师傅段正荣的这一举动,深深触动着张凤寿的内心。

但渐渐的张凤寿意识到,年轻人们逐渐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转向喜爱现代的娱乐方式。“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多次想放弃,觉得自己跳舞已经没有意义。”这让他感到沮丧和孤独。但每次想到师傅辛勤传承的心血和世代相传的意义,他的信念都重新燃起,势必要对阿细跳月进行创新,让阿细跳月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传承阿细跳月。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他又重新回到了舞蹈的训练当中。积极参与村庄的文化活动,与其他年轻人分享自己的舞蹈经验,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他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重新唤起大家心中对传承的意义的认识。

阿细跳月节 李昱廷 摄

在年复一年的坚持下,张凤寿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他的舞蹈表演在各种庆典活动中成为一大亮点。人们惊叹于他精湛的阿细跳月技艺。

在一阵阵掌声中,他意识到,在这个现代化的世界,传统文化有可能逐渐被遗忘。传承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就和满足,更是一种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重要纽带。只有通过坚持和传承,才能让文化变得有活力、有意义。他决心将阿细跳月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一精彩的艺术。

抱着这样的信念,张凤寿在弥勒市文化馆积极投身阿细跳月的传承传播工作,现如今,在各大场合都能够看到他的舞姿,而阿细跳月,也在这一场场演出与教学中得到了传承。

月亮之下,三弦响,月光小镇,尽情乐。热烈的阿细人,用他们的热情感染了一座城,影响着一代人;相信在新一代“跳月人”的带领下,阿细跳月能够持续影响,走向更高更远的舞台。


责任编辑:邹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