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萧崇业,蒙自市无人不知,老一辈常用萧崇业“四次却金”的故事来教育后代,为纪念萧崇业,新安所民众将镇内的一条街道取名为崇业街,一直沿用至今。 萧崇业(1522—1588年),字允修,号乾养,云南蒙自市新安所人或建水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杰出的外交家。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成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工科、户科、兵科给事中,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万历朝,萧崇业主动请缨,拜为国家册封正使,率团出使琉球,封王却金,因清廉而名闻朝野。“一条枪”是明朝冷兵器时代在新安所修筑的军户住所,至今新安所南边“南屯”,北边“扎下、校场(教场)”等街名,还有军户,都与当时军事防卫和人居生活有直接联系。萧崇业就是在新安所“一条枪”里成长的。 走入北京,面对封建专制,给事中(监察官)这种官员在当时是最难当的,但刚刚到任的萧崇业正直敢为,通过调查和思考,针对当时整个官场和社会的不良风气敢于进行批判,首先提出了端正学风、务实行政、提倡讲真话说实话、官吏带头树立正派的社会风气、严禁铺张浪费提倡朴实民风的5条建议。可以说,这5条建议针针见血,无不切中朝野上下实际存在的弊端,是当时“深知治体”的真知灼见。 万历四年(1576年)9月,萧崇业出使琉球期间,倡廉且“四次却金”。萧崇业到达琉球后代表明朝,首先为琉球举行了祭祀先王尚元的仪式,祭礼结束后,世子尚永派法司官和长史两人送崇业一行返回“天使馆”。不料到达天使馆后,两位琉球官员突然拿出两块金饼要送给萧崇业,以感谢他对先王的祭祀。萧崇业让通事(翻译)对他们说:“我们是大明政府的使臣,祭祀琉球先王本是我朝制度规定。我们绝不能因此私下收受你们的馈金,希望你们把礼物原封不动地带回去吧。”为此,萧崇业还亲笔致书世子尚永,说明原委。这是萧崇业第一次“却金”。接下来,琉球官员又分别在册封大典、告别宴及随同萧崇业一起到中国谢恩之时,分别拿出金银宝器答谢萧崇业。萧崇业接连3次断然谢绝,如是再三,萧崇业正色而言:“我与你们君主私人之间并无深交,不宜接受如此重礼。作为使节,我到贵邦办的是国事,如果私自接受赠礼,就亵渎了国家尊严,于朝廷制度不相容。本使不能以私废公。”琉球国君臣听后,由衷地钦佩萧崇业的大国使者风范。琉球国世代臣服中国,彼此往来不绝。 萧崇业“四次却金”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子孙,他所作的《却金行》一诗教育后人廉洁自守、轻财重义。这首诗,对于今人加强思想修养、廉洁自律,仍不失为一篇警世之作。(来源:云南法制报 徐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