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普达措景区是一辆越野车,那经济收益、反哺效益、融合效益、生态效益就是这辆车强劲有力的“四轮”,唯有“四轮”同时驱动,才能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闯出一条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近年来,普达措景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四轮驱动”,闯出了一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旅游发展互促共赢之路。 经济之轮 1月游客接待量实现“开门红” “我喜欢在云雾缭绕的属都湖畔骑行,眼前略过的湖光山色宛如天然画卷,仿佛顷刻间就到了‘乌托邦’。”来自江西的小伙瞿正帆在景区内新开的骑行道上欣赏普达措醉人的景致,发出阵阵赞叹。 “本以为现下的普达措应该不是最好的观赏季节,来之前并没有很大的期待,但进入景区后我感到很惊喜。走在属都湖边栈道上,天空中飘舞着雪花,云雾缭绕在湖中的山腰上,宛如仙境一般。”广西姑娘刘菲仰着脸,让雪花落在脸上,开心地与身边人分享喜悦。 在景区内,还有无数像瞿正帆、刘菲一样的游客,他们被普达措景区的美景深深吸引,慕名而来。 据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普达措旅业分公司工作人员李金介绍,今年以来,该景区游客接待量快速提升,实现1月“开门红”。今年1月,该景区接待游客61066人,同比增长1290.7%,综合收入达到530万元。春节假期,该景区游客接待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反哺之轮 社区反哺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走进普达措景区内的洛茸村,潺潺的溪水穿村而过,随处可见悠闲吃草的牦牛,村内特色藏式民居错落有致。 “在家门口工作不仅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还能看到荷包越来越鼓。”村民益西开心地说。益西是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统筹环卫工作。他出生长大的洛茸村是景区里唯一的村子,全村共有36户179人。 据李金介绍,早在2006年起,普达措景区就开始以社区反哺的形式对整个景区进行重新统一规划管理,鼓励引导村民亦农亦旅,融入景区工作,当志愿者、导游、环卫工人,从事景区配套服务,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赚上“生态钱”,开辟了一条靠发展生态旅游发家致富的路子。 如今,村民以园民的身份在景区里生活、上班,除工资外,每年可从景区领取人均5000元、户均10000元的生态反哺资金。此外,景区积极推进惠民工程建设,解决景区村民就业问题,累计解决周边社区就业岗位400余人,为乡村振兴积蓄了更加蓬勃的力量。景区还加大教育倾斜力度,专项补贴鼓励社区学生接受教育,按中专生每人每年2000元、大专生每人每年4000元、本科生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让更多村民们走出大山。
融合之轮 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近年来,景区立足本地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丰富和升华文化旅游内涵,为人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滋养,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2021年8月,景区与州图书馆合作,依托碧塔海国际重要湿地优美的生态景观、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将原碧塔海餐厅改造成集阅读、文创、休憩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教育图书馆,馆内设置了生态阅读、生态休闲、生态研讨、生态文创科创、AR互动体验、生态探索体验等功能区域,为广大游客和公众提供阅读、生态展示、科学探索、沙龙、读书分享会、藏式餐饮制作等生态教育内容。该生态教育图书馆于2022年6月8日正式揭牌开馆。 “生态图书馆把文化和自然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和个性化服务,同时,不断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提升景区教育功能。”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普达措旅业分公司副总经理和双红介绍。 “我女儿很喜欢这里,今天她学会了打酥油茶,激动得不想回家了。”游客王灿梅陪着孩子在生态图书馆学做藏式餐饮,孩子们品尝着酥油茶,小脸上写满了成就感。
生态之轮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景区发展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发展旅游经济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深谙此道的普达措景区遵循严格保护、适度利用的原则,力争以较小范围的利用达到最大范围的保护,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旅游”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了景区绿色可持续发展。 现如今,公园的动植物的栖息地得到保护和恢复,国家级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数量保持稳定,云豹、黑鹳、黑颈鹤、林麝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实现局部增长。属都湖由Ⅲ类水质提升至Ⅱ类水质,碧塔海的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水水质I类和Ⅱ类标准。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等级。普达措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得到充分保护,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旅游发展互促共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景区的生态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双红表示,下一步,景区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平衡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发展旅游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景区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