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维西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大多数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内生动力不足的短板突出。近年来,维西县提出在“激、拆、围、清、建、引、产、治”“八字要求”上做文章,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激”:激发内生动力。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内生动力提升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结合“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以院坝会议、火塘会议、红歌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到乡到村到组到户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积极主动改善人居环境的思想认识。二是强化激励引导。坚持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教育和激励群众,充分挖掘群众身边自强脱贫的典型进行宣传引导。对涌现出来的“诚信、感恩、自强”榜样进行挖掘整理,建立“诚信、感恩、自强”教育实训基地,通过实地教育观摩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三是创新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全县创办36个“四美之家”爱心积分超市,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整理家庭内务、遵守村规民约等来获取积分,积分可到“四美之家”爱心积分超市兑换物品,群众参与集体活动、参与环境卫生改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拆”:拆除废旧房屋。在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后,曾经的木楞房和旧房烂圈虽无用处,但有的群众却有不舍情节,一时难以拆除。面对这种情况,全县充分利用269支“红旗服务队”和34支“精准扶贫感恩连”开展拆旧工作,一方面在号召党员带头拆的同时充分当好政策“宣传员”,给群众讲政策、讲道理,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另一方面,由这两支队伍组成义务拆除小组,全力协助村民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废旧房屋。 “围”:围垦农家小园。旧房烂圈拆除后的材料大多堆放在房前屋后,又造成新的视觉污染。同时,复垦的土地因没有围栏,牲畜乱窜糟蹋庄稼。为解决这一难题,教育带领群众把拆下来的废旧木料做木栅栏,把复垦的地围成“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实现“变废为宝”,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新渠道。 “清”:清洁村庄环境。在全县开展“四美”创建过程中,各村组基本形成了每周定点打扫环境卫生、党员支部主题党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群众自发利用每天晚饭后的时间,加大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清除沟边、河边、路边垃圾,规范码放草堆、柴堆、粪堆。 “建”:建设公共设施。充分开发建设村庄公共区域,建设农村老人聊天点,新建公厕和户厕,不仅让环境干净整洁,更为村庄增添了浓浓人情味。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都愿意走出家门与乡亲一起闲坐交流,聊天点逐渐成为农村了宣传政策、村民议事、增进村民感情、凝聚人气的小场所。 “引”:引导各方参与。随着村庄不断变美的景象,党员和群众的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在保和镇保和村,豪猪箐、龙爪箐两个村民小组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任务很重,其他村组主动投工投力帮助开展工作,全村11个社累计捐资2万元帮助建设,社会爱心人士无偿帮助完成村庄外观画图。 “产”:产业助力增收。积极构建以“党总支+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为主的多种产业扶贫发展模式,依托资源优势做特做精乡村旅游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比如,叶枝镇同乐村党员带头成立傈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了“总支+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股份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带领群众从事中药材、水果种植、销售和加工,其中最高销售收入农户达到15万元,给群众增收带来了持续性保障。 “治”:强化基层治理。在强化基层治理过程中,通过抓好支部规范化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组织力。塔城镇启别村党总支和党员积极作为,牵头引导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和组规民约,把爱护环境卫生、参与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号召党员带头遵守村规民约,成立由支部书记、社干部和党员骨干组成的监督会,首先对不遵守村规民约的党员给予处分和教育,再由党员带头入户做好不遵守村规民约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鼓励群众自治,进一步增强基层治理成效。全县的网格员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调研员、群众致富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落实惠民政策、村规民约监督员和信息沟通员的作用,真正激活了基层组织“神经末梢”,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