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和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驱动。人才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新时代新迪庆建设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迪庆州要认真抓好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紧扣把迪庆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世界的“香格里拉”的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以人才工作“十大工程”为引领,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近悦远来”的雪域高原人才集聚高地,以高质量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提升迪庆人才工作质效,人才强州战略发展基础得以夯实 近年来,迪庆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奋力推进人才汇聚,推动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一)完善人才体制机制,制度顶层设计得到新突破。迪庆先后出台《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州委、州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制定实施《关于开展迪庆州“雪域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迪庆州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迪庆州促进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发展三十条措施》等配套文件,加强对迪庆州人才工作的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谋划思考,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州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抓实人才培引工作,育才聚才用才实现新拓展。深入推进“雪域名医”“雪域名师”“雪域名家”专项培养计划,完成了29名迪庆州首批“雪域人才”的评审认定工作。先后选派29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85名“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人员到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引进5名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锻炼,10名省内高层次专家人才在州内设立基层专家工作站,着力培养引进了一批符合迪庆实际、覆盖领域广泛、作用发挥明显的高层次人才,奏响了迪庆尊知重才、求贤若渴的最强音。 (三)强化人才合作交流,载体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化校地合作,与昆明、曲靖、玉溪市委组织部和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达成了一批人才交流合作事项。与云南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合力推动实施藏药现代化开发、藏猪产业提质增效等对外合作重点项目。通过组团式帮扶和“请进来、送出去”方式,实现省内外优质教师419人到我州各级各类学校支教,我州450名教师到外地深造;先后选派265名州级医疗单位骨干到上海进修培训,三级医院医疗队对口支援我州156人次。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团队认定培养,共组织开展创新团队培育项目12个,培养科技学科带头人25名,建立省州专家工作站7个。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国家“三区”科技人才162名、省级175名、州级239名,迪庆日益成为人才干事创业的热土。 (四)优化人才联系服务,人才发展环境有了新氛围。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州委联系专家管理办法》,由州委领导定期联系服务。突出政治引领,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定期举办高层次专家人才国情研修暨人才工作者培训班。坚持典型引路,广泛开展人才工作和典型事迹宣传报道,形成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的良好效应。加强关心关爱,全面落实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特殊倾斜政策,让广大人才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凝聚了感恩奋进的强大正能量。 二、深入研判迪庆人才工作短板,人才发展提升潜力有待逐步挖掘 当前迪庆州人才工作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家底薄”“基础弱”、发挥作用不明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依然是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一)人才资源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新迪庆的迫切需要。从人才总量看,截止2020年底,全州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15.1%,还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5.5%)。从人才结构分布上看,农村实用人才占总量的42.8%,专业技术人才占总量的28.6%,党政人才占总量的11.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总量的10.1%,高技能人才占总量的3.9%。人才主要集中在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党政人才领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少,推动全州各项事业发展作用有限。从人才素质上看,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匮乏。全州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17%;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为14.12%。 (二)人才政策机制还不能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在办好“四件大事”中的创新创造活力。在体制机制方面,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存在各自为阵、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在培育人才方面,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和文化旅游、农业产业、乡村振兴等热点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引进人才方面,缺乏有效的引才措施 ,人才招录中“降格以求”现象突出。在使用人才方面,人才管理行政化情况突出,普遍存在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现象。在留住人才方面,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等人才队伍不稳定,外来人才受自然条件和环境气候影响流失严重。 (三)人才环境还不能全力推动各类人才在迪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从社会环境上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树得不牢,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标准不科学、措施不得力的现象比较突出,在思想观念、政策措施、人才生态方面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从创业环境上看,由于缺少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和机制,使人才施展才华、发挥效能的空间受限,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足。从人文环境上看,物质激励、事业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的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尚未实现“一站式”受理服务。 三、全面实施“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22年1月,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省委书记王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对做好云南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加强迪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迪庆州将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全面实施《迪庆州“十四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新时代新迪庆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用好用活“三化三法”,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生态、边疆稳固“四件大事”,推动新时代全州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平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新迪庆,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和世界的“香格里拉”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一)以实施“十大工程”为牵引,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项目化推进“十大工程”,走出一条以项目促改革、以项目促创新、以项目促发展的人才工作特色之路,着力推进全州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施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专项招引工程。围绕我州人才急需,聚焦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农村等重点行业领域,制定实施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专项招引计划,着力补齐人才短板,不断优化提升全州人才队伍结构。二是实施柔性引智聚才工程。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有用”的理念,柔性引进一批专家人才和团队开展“组团式”帮扶,鼓励设立“候鸟型”人才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建设“人才飞地”,不断汇聚“高精尖缺”人才智力资源。三是深化拓展“雪域人才”培养工程。持续开展迪庆“雪域名师”“雪域名医”“雪域名家”人才培养项目,增设“雪域名匠”培养项目,建立一支符合迪庆实际、体现迪庆特点,覆盖领域广泛、作用发挥明显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四是实施人才定向培养“双百”工程。抓好百名紧缺专业大学生和基层人才定向培养工作,以定向培养、外出深造等方式大力培养符合迪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五是实施迪庆籍在外人才暖心回流工程。积极搭平台、引项目、给政策、强服务,营造“洼地效应”,引导迪庆籍在外人才资源回流,盘活用好退休专家人才资源,为家乡发展献计献力。六是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为农村优秀人才、高校毕业生投身乡村发展搭建平台,鼓励并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加强乡土技能人才培养,不断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七是实施教育人才提振工程。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探索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团队,提升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着力提升我州教育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八是实施基层人才稳定工程。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做到“引”“留”并举,推动各类人才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为基层发展夯实人才基石。九是实施本土人才提升工程。完善州县职业院校布局,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和规模,拓宽培养锻炼渠道,汇聚本土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新迪庆中的磅礴力量。十是实施人才工作强基工程。建立全州人才信息库,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引进、联系服务、决策咨询和宏观管理,编制人才需求清单、实施动态管理,实现“菜单式”招才引智,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水平。 (二)以健全体制机制为支撑,不断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引领发展机制,着力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一是注重争取政策支持。积极主动争取有关科研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重点实验室、人才专家工作站设置等向我州倾斜,争取上级与迪庆建立医疗、教育、现代产业一对一、点对点的“组团式”人才帮扶机制,强化对迪庆本土人才的帮带培养,带动人才、技术、资金在迪庆汇聚。二是注重推动政策见效。对现有政策实施成效进行评估,不断整合优化,完善配套衔接举措,用足用活“三区三州”职称定向岗位,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全面落实好各项激励机制及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制度,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在迪庆转移转化。三是注重加强政策激励。对各类人才、人才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生活补助和奖励,着力构建物质激励、事业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的人才激励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四是注重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创新编制管理方式,改革工资绩效分配方式,强化资金政策保障,推进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表彰、奖励和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为各类优秀人才搭建广阔舞台。 (三)以优化服务管理为保障,打造宜居宜业人才生态环境。要紧扣人才服务保障水平这个关键性问题,在地方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上下功夫,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让人才在迪庆生活更舒心、工作更安心、发展更顺心。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切实增强人才的政治、思想和情感认同。注重从专家人才中发展党员,从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中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引导人才向党组织靠拢,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新迪庆建设中来。二是落实联系服务人才制度。把联系服务专家人才作为党的建设和人才工作的重要部分,对重点人才定期进行跟踪联系,促进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协调解决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困难,以“贴心”换“匠心”。三是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引才关键在于引心,越是高层次人才越注重事业的发展、人格的尊重、环境的宽松。不断完善服务机制,细化保障措施,营造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学术氛围,给予持续的人文关怀,让各类人才引得进、育得强、留得住、用得好。 (作者:李加坤 系中共迪庆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