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综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23 09:24:23

金秋时节,行走在有着“横断山中的绿宝石”美誉的维西大地,秀美的山川之间,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油葵点缀在绿色的沃野上;听着潺潺流水声,立山观望,错落有致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新居在阳光下显得光彩夺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不断优化的城市建设格局到旧城改造的旧貌换新颜,从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的民族文化广场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引领作用传递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从危旧房改造到各民族文化的推广……处处都是喜人的变化。

维西是多民族交融共居、多文化交相辉映的傈僳族自治县,历史上处于滇藏茶马古道要冲和横断山区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之所,28个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向着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美丽和谐的新维西努力奋进。2020年,维西县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多年来,维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主线和涉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积极谋划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维西县各族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院看书。

高位推进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维西县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大局,建立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用中华文化浸润民族团结、滋养民族血脉,以春风化雨之势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维西县以“五个第一”为机制,要求全体党员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质和核心要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制度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遵循,深刻理解“十个必须”“四件大事”“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治藏稳藏兴藏新要求、新内涵,并在全县形成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实各级各类会议“第一议题”、各级党校抓实“第一阵地”定期培训,各村(社区)抓实“第一课堂”政策学习、全县广大干部主动形成“第一自觉”和“第一维稳”的“五个第一”机制。各级党组织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武装,提高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中央、省委、州委决策部署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处置能力和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维西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各领域、各行业工作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合力攻坚 共筑富裕幸福家园

合力脱贫攻坚,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是维西县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书写的最美画卷。

2017年,维西县保和镇拉日村拍底村民小组被列为民族团结示范村,从此激发了村民建设美丽拍底组、幸福拍底组的热情。干群一心,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实施了村组道路硬化、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家家用上了电磁炊具、有了广播电视,户户架通自来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在山村落地生根,大山深处的傈僳人家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以前,我们住的全是木楞房,居住环境很差。现在,享受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村里变化太大了,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安装了太阳能、有了洗澡间,生活更健康卫生。有了水泥路,出行拉货很方便。党委、政府还扶持我们发展特色产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当地村民熊文珍感慨道。

拍底村民小组的前后变化是维西县委、县政府始终牵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群众生产发展情况,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等工作有机融合,多形式做实帮扶工作的具体实践,是该县从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急需的方面着手,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维西县按照“各民族都是一家人, 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要求,将缩小域内各民族发展差距作为共同走向现代化的长期抓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补齐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的短板,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5年至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416元增加到38430元,年均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674元增加到11290元,年均增长10%,全县各族人民同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同时,统筹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加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均等保障工程,山区各族群众彻底结束了“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历史。全县各族人民奠定了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在物质基础得到夯实的同时,“五个维护”“五个认同”在全县各族人民之中更加稳固。

维西县各族群众一同学习刺绣技艺。

文化引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维西县是迪庆州唯一的革命老区县,该县积极引导继承革命老区传统,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和巩固共有精神家园。始终坚持维护中华文化统一性,积极推进源于中华文明的县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和繁荣发展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维西县以抢救保护、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目标,实施省级民族文化项目21个。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形成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58项,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点18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县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阵地建设初见成效,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共识、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更趋稳固。

维西县始终把加强宣传教育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关键。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医院、进军营、进寺观教堂、进旅游景区“九进”活动为主阵地,广泛组织全县各族群众、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维西县以“五讲五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举办民族团结专题党课、文艺展演等活动,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对各族干部及群众分级分类进行培训,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整个创建活动始终,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民族文化会演与政策法规宣讲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内各族人民互办共办传统节日,以国家级非遗傈僳族阔时节为平台,定期举办县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以傈僳族阿尺目刮、藏族热巴、纳西族“禅都”等为基础,举办“阿尺目刮艺术节”“丰收节”;依托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鼓励支持舞龙、舞狮表演等,以此作为各民族群众交往、文化交流、情感交融的平台,进一步强化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认同。

如今,漫步在维西县的大街小巷,处处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干部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建幸福家园,描绘出民族团结新画卷。(记者 张燕)


责任编辑:王瑄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