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科博士眼中的司莫拉佤寨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07 08:58:08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寨子前,层层叠叠的梯田,一片片彩色的水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寨子中,整洁的村道两旁画满佤族文化的图画。寨子后,是郁郁葱葱的茶园。“司莫拉越来越美了!这三年变化太大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田浩博士感叹。

司莫拉,佤语为“幸福的地方”。中寨司莫拉村,是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寨。腾冲是滇西边境上的极边之城,近两年来,司莫拉村蝶变为极边之地的网红佤寨,4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都成为村子的新标签。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腾冲市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加快司莫拉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不久后,田浩等云南省农科院的科技专家也来到了司莫拉村,用科技的力量推动司莫拉迈出乡村振兴的步伐。

“走,看看科技给司莫拉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位来自黑龙江的苏州大学80后博士,对司莫拉和佤族村民们非常熟悉。在村里新建的大米粑粑厂,田浩说:“这是用胭脂果加工的果酒和果酱,这是新工艺生产的竹筒茶和礼盒茶,这是新开发的司莫拉矿泉水……有70多种产品作为村里卖给游客的伴手礼,帮村民增收。”

村民李发顺家发生了许多变化,因为参观游客多,家里也开起了餐馆。他的妻子杨彩芹热情地招呼田浩:“以前粑粑只能摆两天,去年田老师教我们保鲜方法,粑粑就能存放一个月了,我们还能给省外游客快递粑粑。”田浩补充说:“我们教他们粑粑加热灭菌,就能延长保质期了,粑粑的颜色也从一种增加到十多种,化学染色改成植物染色。”

来到司莫拉村村口,田浩指着山坡下的层层梯田说:“以前村民只种传统水稻,我们教他们种40亩彩色水稻,里面有佤族神话故事的图案;水稻收割后教村民种万寿菊和油菜,让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收入。梯田还成为游客喜欢的网红打卡点,仅油菜花旅游就促进村民增收50万元左右。”

司莫拉村后有一条新修的柏油公路,公路旁山坡上便是整齐规范的茶园。田浩介绍:“以前村民们在茶地里种玉米,茶叶产量少品质差,价格还不如玉米。2020年,我院茶叶所伍岗副所长等专家来这里改造茶园,帮助合作社流转30亩茶地改造成有机示范茶园,成本费用都由我院承担,当年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品质。”

村民谢来芳笑着说:“原来我家半亩茶产量少,一年才卖一两百块钱,去年租给合作社种,专家教我们种,产量收入都增加,可以卖30元一斤。我们还来茶园打工,一天有80元到100元。”

“我们在村里办培训班,培训茶艺、茶叶加工和大米粑粑加工技术。”田浩说,“我们还引进了一家广东企业落户腾冲,前年向司莫拉收购的胭脂果就达74万元。”

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表示:“合作社收入增加了,去年和今年春节前两次分红,60户入社村民今年就分了10.4万元红利。来的游客也多了,去年有19.8万人次。农科院对我们帮助太大了!”

“这两年司莫拉最大的变化,是村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田浩感慨道。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