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2月,迎着和煦的阳光,徜徉在金沙江、澜沧江之间的广袤大地,清凉的春风传来瓜果的芳香,悠扬的弦歌声回响在雪山峡谷之间,昔日偏僻的乡村有了四通八达的进村道路,当地各族群众满怀脱贫摘帽的喜悦,正在田间播种新的希望。 2021年以来,我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实事、最硬的任务来抓,不断强化责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实”,加快推进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措施、项目资金的有效衔接,抓实乡村振兴国家重点帮扶县政策支持和五年过渡期政策举措,一张蓝图绘到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雪域高原处处迸发出生机活力。 高位推进 凝聚力量开新局 2021年以来,我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第三次涉藏工作会议及省委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州委第九次党代会、州委农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世界的“香格里拉”为目标,把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32份政策举措文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依据。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整州脱贫的基础上,完成《迪庆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2025年)规划》和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工作,围绕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帮扶、稳定就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生态经济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公共服务提升等六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三农”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进展。 截至2021年12月17日,全州可纳入整合的资金共计17.82亿元,三县(市)实际纳入整合资金14.45亿元,完成资金支出13.49亿元,资金支出率为93.35%。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69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项目3000亩、产业基地82个、农村道路提升改造279.1公里、乡村道路安防设施建设238公里、农村污水管网及一体化设施处理项目20个、美丽村庄创建项目4个、农村公共厕所26个、农村垃圾设施30万立方米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和完善生态护林员制度,设立河湖管护员,全面调动群众保护生态、发展生态经济的积极性。 党建引领 联动机制促振兴 “我们依托‘精准扶贫感恩连’,坚决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绘就幸福生活美好画卷。”2021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香格里拉市五境乡泽通村党员、“精准扶贫感恩连”连长格茸带领村民乘发展之势、鼓实干之劲,种植白芸豆、养殖土鸡,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增收。同时,他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创业经历宣传党的政策,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向上向善,激发群众的感恩之心和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群策群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以来,我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势,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把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各环节、全链条,以高质量党建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根据抓党建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要求,制定了2021年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10项重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落实。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调度和感恩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好基层干部队伍配备和驻村工作队的选派工作,为基层提供了强大的组织和人力资源保障。同时,强化督导调研,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报反馈,跟踪落实整改情况,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各行业、各部门责任,形成州级部门和县(市)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合力。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全面贯彻政策、责任和工作“三落实”,积极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职责作用,统筹协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加强衔接资金管理使用,规范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确保中央和省给予的政策和资金落到实处、发挥效益。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我州继续将挂钩单位、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的素质能力优势、财力物力优势与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结合起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使命感,强化基层党员责任担当,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基层党员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心骨。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福祉的同时,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感党恩教育,切实让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成为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共识。 加强基层治理 美丽乡村展新颜 走进群山环绕的维西县保和镇高泉村白马吉村,通组道路蜿蜒盘旋在山腰,道路干净整洁,两旁是废旧瓦片修建的花台,花台上蜜蜂兰盛开,村庄里、道路上见不到粪堆、垃圾堆、柴火堆、草堆,更见不到牲畜乱窜;家家庭院、厨房、卧室干净整洁,厕所也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是迪庆州加强乡村治理、建设美丽家园而组织群众提升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迪庆州三县一区结合实际,全面推进干部参与规划家乡行动,积极探索引导村民参与自治,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围绕“五大振兴”,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紧扣高原“特”字品牌,加快推动高原特色畜禽养殖、葡萄、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紧扣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生态经济、乡村基础设施、乡村公共服务提升等“六大重点”工程,创建“百千万”示范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紧扣就业培训和劳动力输出,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调动群众参与保护生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紧扣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持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落实乡村治理行动,确保乡村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紧扣基层党建,落实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压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责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培育特色产业 乡村有了飞翔之翼 “村民每家有几十头牦牛,但远离城市,销售是一大难题,我们以高于市场价回收,集中向外销售,养殖户每年收入达到10万元。”香格里拉市三坝纳西族乡安南村致富带头人龙晓峰说。 “我家通过订单模式种了20多亩中药材,公司上门来收购,而且价格比往年好,2021年我家收入达10万元。”春节期间,维西县永春乡美光村的蜂玉莲家一边过年一边忙着晾晒秦艽。 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永春乡围绕打造“三江中药谷”品牌,引进、培育6家龙头企业和2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扣紧利益链,增加农民收入。2021年,永春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值突破8000万元,成为支撑农民收入的强大引擎,被评为迪庆州“一乡一特”产业品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为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稳步推进“一县一业”,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分批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注重适应市场需求,打造农特产品的特色品牌,切实解决生产得出来、销售得出去的问题,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同时,突出文化旅游产业主引擎、科技创新驱动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大力发展牦牛、葡萄、中药材、青稞、松茸等特色产业,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竞争力。全州获得“三品一标”有效认证农产品107个、原产地地理标志6个。2021年,迪庆州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5万余元,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133个。 同时,深化沪迪、昆迪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推进落实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制定出台迪庆帮扶协作“十四五”规划和年度规划,加强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协作、教育帮扶、医疗援助、乡村建设、金融合作等。2021年沪迪召开联席会议7次,对接年度重点工作。2021年,全州共到位上海援助资金1.99亿元。其中,计划内帮扶资金1.7亿元、计划外帮扶资金0.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0.09亿元。开展交流交往交融活动29次,872名基层群众及各类人员赴沪交流;上海市选派33名专业技术人才支持迪庆,迪庆州选派47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上海交流学习;全年累计选派10批286名党政干部、4批次77名专业技术人才赴上海培训,邀请上海专家到迪庆培训党政干部3期338人次,培训专业技术人才2期84人次;全年全州到上海稳定就业27人、促进就近就地就业504人、帮助农村劳动力到其他省份转移就业158人。2家上海企业到迪庆参与投资建设。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响彻雪域大地,一幅生机盎然、美丽宜居、和谐文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云南唯一的涉藏州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