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政策好,让我享受到这样幸福的日子。”“如果没有精准扶贫政策,我家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日子,感谢党的政策!感谢人民政府!”“有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和帮助,我们有信心搞好产业,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走进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随处能听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感激之言,处处能感受到他们谋发展的氛围。 近年来,小中甸镇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州、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条主线,坚持责任落实不松劲、政策落实不断档、工作落实不懈怠,切实保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镇建档立卡83户332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3个贫困村于2018年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5年前的3.5%降为0%。2015年至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864元增长至14857.62元。 实现乡村振兴,强化党建是关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小中甸镇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把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该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以“五个第一”机制为抓手,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及时跟进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新思想、新理论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该镇始终把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作为服务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途径,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作为推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选优配强村组班子,加强支部带头人队伍建设,顺利完成换届工作,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力量。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该镇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2015年以来共优化党组织34个,已实现村民小组党支部全覆盖,彻底消除党员空白村。科学设置村“两委”,配齐配强“两委”干部,聚焦老中青传帮带,厘清村“两委”工作职责,实现交叉任职。扎实做好分析研判,推进支部书记小组长“一肩挑”,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效减少村内矛盾内耗。截至目前,全镇已实现50个农村支部书记、小组长“一肩挑”,占比100%。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该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肃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自查自纠;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一把手”末位表态等制度;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做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从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健全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杜绝管理上的随意性;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全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聚焦脱贫攻坚,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持续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环境风清气正。 实现乡村振兴,维护稳定是保障。该镇高度重视维稳工作,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这条主线,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积极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工作。一是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党员培训、感恩教育、包保宣传等形式,向全镇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团结知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深入人心,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确保每个敏感时间节点安全平稳,定期走访僧尼,完善“一僧一册”,密切掌握教职人员思想动态,做到动态研判动态管理,持续开展宗教活动点以及露天宗教构造物违规经幡清理行动;连续3年组织全镇党员签订不信仰宗教承诺书,教育引导党员树牢“党员姓党”的理念;常态化开展村组干部任职资格联审,优化带头人队伍,坚决防止“村霸”、涉黑涉恶等不符合村干部条件的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坚决遏制黑恶势力、宗教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三是强化人大监督作用,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权益;全面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推进依法治镇建设;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工作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到“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乱必治、有伞必打”。 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生活富裕是目标,这也是立党初心责任,更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重要举措。2021年,该镇党委政府推进春季行动、夏季行动及秋季行动,严格落实脱贫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重点开展“一平台三机制四个全覆盖”具体工作,进一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实做好固脱贫促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该镇通过召集农户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等方式,推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App安装工作;开展“一对一”帮扶服务,确保低收入群众享受到“平台便利”和“政策红利”。截至目前,该镇排查出低收入人口123户185人,安装“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110户110人,安装率90%。 该镇通过镇、村、组、户“四级”联动,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实现早发现、早帮扶,动态清零。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结合小中甸高原坝区的特点和优势,以“党建扶贫双推进”的方式,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注重短平快和中长期产业相结合,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亮点,强力推进产业帮扶、确保农户增收。 走进该镇和平村,广袤的土地上弥漫着药香。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打开了、理念变化了,农户由原来的租地给公司,到主动争取种植中药材,实现增收致富。 和平村江给村民小组村民尼布说:“我们小组有58户,每家都种了秦艽,公司帮我们回收,解除了我们的销售后顾之忧。” 在脱贫攻坚战中,该镇涌现出了许多以发展传统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为主的致富带头人。如香格里拉市忠浩野生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忠浩党支部书记松建忠。在发展传统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他积极主动承担起带动群众致富的责任。在他的鼓励引导帮助下,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2020年和平村中药材育苗和种植基地增至800多亩,中药材品种增至10多个。该镇累计推广种植中药材1200余亩,并建成了省级“科技示范园”。 截至目前,该镇共引进及培育龙头企业8家、扶持专业合作社9家,实现全镇3个贫困村均有主导产业、带动全镇建档立卡脱贫户78户319人发展产业;实现群众产业组织化全覆盖并带动群众参与产业链,确保群众稳定脱贫、稳定增收。 2021年,该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帮扶机制,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共计开展9期培训,包括种植养殖技术、烹饪技术、生态护林员及乡村公益岗岗前培训等,培训106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124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的110%,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等力量,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劳动力人口(含脱贫劳动力)的稳岗留工、务工就业状态、务工就业地点、务工就业意愿、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促进稳岗就业。通过招聘会、就业岗位推荐、龙头企业带动、聘用生态护林员、乡村公共服务岗等方式方法,2021年全镇转移劳动力367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28人,转移率达75%。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该镇坚持把抓党建与促发展、惠民生紧密结合,紧扣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两大优势,坚持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不断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现有家庭农场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 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园区建设。在保证青稞、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种植水平的前提下,该镇因地制宜,推广秦艽、当归等优质中药材种植,种植面积达4510亩,草莓、蓝莓等高原水果800余亩。完成产业园区建设70亩,香格里拉市净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市忠浩野生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市圣达牦牛乳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现已入驻园区。 建设生态养殖基地,打造特色品牌,积极申报“一乡一特”示范乡镇。引进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鼎盛牦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建设牦牛生态循环养殖基地,已有牛舍2万多平方米,配套设施5000平方米,牦牛存栏1300头,专业技术人才15人。同时,该镇大力推进藏香猪养殖基地发展,阳塘吓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较大的藏香猪养殖场年均生猪存栏1800头,出栏1500头,逐步形成小中甸镇牦牛、藏香猪特色品牌。 树好旅游品牌,带动群众增收。该镇在保护阿布吉、千湖山、碧沽天池等自然资源和“箐口事件”遗址、清香树香格里拉市革命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合理开发徒步路线、红色精神打卡路线,通过乡村+运动、乡村+民宿、乡村+休闲观光等模式,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位于小中甸镇联合村齐学谷的乡村旅游项目已竣工并移交中旅集团运营管理,该项目将拉动餐饮、物流运输、住宿等产业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基础。该镇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持续整顿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生态美与群众富相统一。一是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该镇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集全镇之力开展“拆、改、复、收、统、控”整治工作,树立示范村组,曝光落后村组。认真整治房前屋后,沟渠路边私搭乱建、随意堆放等问题。在工作人员的努力和全镇群众的配合、参与下,拆除破旧建筑物、清理一户两宅和简易厕所,清理沙堆、石碓、木料堆、土堆,清理公共用地,共收回集体土地800余亩。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享受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村村有绿化、路路有景观的良好局面。二是提高乡村文明指数。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推动乡风文明不断向纵深发展。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乡贤引领、宗族管理、社群自治的方式,形成有效的乡村治理机制,以移风易俗、典型带动为抓手建设乡风文明。挖掘传承该镇锅庄、手工皮革、木碗制作等传统技艺文化,提高乡村文明指数。 “能够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是我的荣幸。”“政府为我们搭建了回乡创业的平台,我们应该珍惜!”“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帮助父老乡亲过上幸福富裕生活是我的梦想。” 外出能人、返乡大学生满怀信心纷纷回归家乡、建设家乡,积极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乡村振兴,人才是决定性因素。近年来,该镇坚持以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以真情实意关爱回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该镇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市、乡两级多类型、多业态培训,镇级开展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种植养殖技术等各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满足年轻人的理念、知识、技能提升需求,让他们务农有尊严、干事有平台、成功有褒奖、失败有保障,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二是吸引外流人才回归家乡。各村全面摸排“能人”信息,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共商共建家乡,通过干部规划家乡座谈会等方式,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其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源头活水”,蓄积更多力量。 “我的孙儿孙女一毕业就考上了公务员,女婿的病也逐渐康复,现在一家人过得很幸福……”今年67岁的小中甸镇团结村向卡村民小组建档立卡户齐顺先满面笑容地说,“过去,因孙儿孙女读大学、女婿患病,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解决了生活生产难题,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多了。” 民生就是民心。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关注民生,扎实打牢社会“民生网”,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学生入学率、推进安全校园建设。扎实开展卫生计生工作,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农村老人、残疾人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织密农村社会保障安全网。有序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双补、医疗救助、优抚安置等救助和保障资金,有序组织多技能、多方向就业劳务培训。全面加强妇联、共青团等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该镇结合脱贫实际,理清工作思路,做好5年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