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要“正名”,关键要从“资本逐利”回归“以人为本”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1-10 11:56:11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算法推荐的规章制度正式落地,算法乱象有望得到规范管理。


       算法本无偏向,但一些算法在资本的驱动下变了味道,让公众诟病颇多。部分互联网平台利用掌握的用户信息完成用户精准画像,用来精准“算计”用户:或诱人沉迷,或隐蔽“杀熟”,或操纵热搜,或编织“信息茧房”……逐渐失去了互联网便民属性,尽是赤裸裸逐利套路,被公众斥为“算法作恶”。《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出台,恰逢其时。


       算法虽无偏向,但一些编写算法的工程师、使用算法技术的企业却会有倾向。算法要想洗清“作恶”之名,就必须从“资本逐利”回归“以人为本”。

       上海就有不少“以人为本”的算法探索值得推广。一些社区为独居老人安装了智能水表,一旦智能水表超过12小时读数低于0.01立方米,居委会便会立即收到提示信息,及时派专人上门查看,有效确保了独居老人的安全,暖心之举曾数次冲上热搜。


       无独有偶,国内多个城市启动的“数字伙伴计划”,正使越来越多的人能享受数字化成果带来的便利。比如在各类型算法的加持下,医院实现了“挂号、付费、看病、取药”四次免排队;城市公交运行不仅能预报到站信息的即时性和准确度,还能缓解道路拥堵;高楼玻璃幕墙纳入监管,在玻璃幕墙松动时预警,有效保护行人安全;渣土车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监控,避免了随意倾倒……这样的算法,称得上是“人民算法”。

  9月21日,在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党建网格的应用场景。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过去,算法提供者总是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去搪塞用户对算法作恶的质疑。而事实上,不少算法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强烈的“流量”导向,这本身就和消费者保护的部分条款相违背。如果说“猜你喜欢”、精准收割是算法技术“上半场”的关键词,那么,建章立制后,算法的“下半场”应该是技术向上向善,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希望算法不再是逐利的“算计”,让技术和算法真正造福人民群众,才是这些互联网公司的长远“算计”。

来源:1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肖春飞、周琳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