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除有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各种政策支持外,人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不是简单的模板性推进,也不是盲目地挖山填河,而是需要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来推动。没有人才,乡村振兴就无法实现。关键在人。因此,结合德钦实际,如何打破乡村人才制约瓶颈,激活人才要素,补齐人才短板,打造一支“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引入乡村创新创业,是实现德钦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全县上下需要认真分析研判并加以解决的迫切课题。 一、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挑战 笔者调研发现,德钦县 6.8 万多的总人口中有52928个农村人口,10900多户农户的庞大队伍中却呈现出农村人才匮乏,特别是青壮年人才不足,导致农村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所需人才匮乏,给乡村振兴带来巨大挑战。 (一)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人才流失纵观德钦县六乡两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资源流向城市。在这些资源中,不仅仅是物质资源,更多的是人才,这使得全县乡村治理面临资源匮乏的现实。县域内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适龄劳动力涌入城市,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以求学、务工或其它方式离开乡村,进入城市谋求发展。在此背景下,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乡贤能人逐渐流失,同时,由于县域内大多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以及就业环境等生存条件较差,乡贤能人长期在外,乡土情感逐渐淡薄,回流难度相对较大。众人皆知,乡贤群体具有引领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外流在带走农村财富的同时也带走了乡村治理的主要主体,使得当下县域内的大部分农村呈空心化现象严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匮乏。就以佛山乡纳古村说农组为例:在全村 31 户127人中,长期以求学、务工或其他方式离开本村的就高达74人,常年留守在家的妇女、儿童、老人仅有53人,可见,外出率高达58.3%。并且有些即使在乡村振兴中富裕起来的新兴的农民精英,多数也只关注自己的经济效益,没有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比如,经笔者调研发现,在县域内甚至连村组干部的换届都会影响到乡村的社会治理与规划建设,在推进全县乡村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利益与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村组的现任村干部完全否认和无视前任村组干部早已部署规划好的村庄规划或项目建设,导致部分村组在发展进程中又面临重复投资、劳民伤财或无人接手的困境,使得原来的治理措施和方法在村里难以继续实施。因此,乡村人力资本短缺、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使得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的落实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缺少有力的支撑。 (二)基层组织后备力量不足、人才匮乏德钦县乡村青年后备人才比例较低,大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选择“走出去”,虽然近年来,国家通过大学生村干部计划、选派年轻公务员到村任“第一书记”等,使得促进产业兴旺的农村政治精英人才得到一定的充实,但这些人大多都社会阅历浅、基层工作经验少,一些人把在村任职作为自己的一种过渡或是一个跳板,时刻为“返城”做准备,最终留在基层组织的多为中老年干部。虽然中老年干部的治理经验较丰富,但吐故纳新的学习能力较弱,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致使乡村发展停滞不前。此外,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现有的带头人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思想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的拼劲。同时,一些村干部的不作为容易导致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进而使整个村庄缺乏活力。甚至个别干部作风不实,致使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运行机制流于形式。因而,乡村基层组织结构弱化,后备人才匮乏,导致乡村振兴的后备力量不足。 (三)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不足在全县范围内,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县域内农村人口文化层次总体偏低、结构不合理,尤其是近年来,在农村从事经营活动的多是儿童、妇女和老人,多数农村看不到年轻人。这些人又因常年在农村,对新知识、新技能不感兴趣、多数农村的老年人不懂电脑、不会用网络,因此,在村留守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保守,自治意识不强、村级事务参与度不高,难以从这些人中培养职业农民,也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尽管国家一直提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但是尚未出台相关制度保障职业农民的权益,导致多数技术人才不愿回到农村为乡村振兴作贡献。一些农技类的技术人才在农业播种、收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但尚未形成一批专门从事农业、金融、农业电商、农业物流等工作的人才队伍,导致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不足。 (四)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乡村振兴的实现要紧紧依靠乡村人才队伍的力量,当前县域内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人才培养规划和管理。比如,部分农村乡土人才因身份限制,难以纳入党委、政府选人用人的视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这些本土人才的积极性;一些地区在进行基层机构改革之后,编制数量有所减少,不易留住优秀人才,使人才队伍出现后继乏力情况;部分乡村由于缺少经费,减少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导致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缺乏后劲;此外,部分乡村在人才培养上,不能够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盲目追求高效、快速的培养效率,导致培养工作流于表面,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且人才培养后续跟进工作不到位,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质量与效率。 (五)人才激励措施不到位在村民收入上,农民收入来源有限,主要来自种植业、养殖业、经商、外出务工,与城镇居民相比缺少资产性收益。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40488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0045 元,只有城镇的24.8%;职业发展上,农村经济落后、产业单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和职业上升空间有限,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在生活上,教育和医疗服务落后、文化和娱乐设施不完善以及环境卫生较差等原因都促使着农村人才往城市转移,也让有意愿下乡回乡发展的人才顾虑重重。 二、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探索 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人才缺失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人才振兴是关键。因此,要以“ 一懂两爱”作为基本要求,补齐人才短板,做好乡村人才培育工作。 (一)留人与引人并举针对当下德钦县存在的乡土人才与乡贤群体流失且回流难度较大等问题,我们应着力留住和吸引乡土人才回流,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获得本土人才与乡贤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乡村振兴仅仅盯住返乡人才是不够的,还应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和鼓励各类非本土、非乡村人才投身于农村的建设,来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此外,还要加上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投身现代农业,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全县各地要着力从本地资源和区位特点出发,多措并举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因为要想留住本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除了精神文化吸引,良好的福利保障是人才振兴的关键。因此,要做好综合配套,解决人才留下来的后顾之忧,为“留引”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二)强化后备人才培养针对德钦县基层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对村干部队伍的建设,贵在坚持在选拔、培育、管理、激励上下功夫,紧盯村干部能力偏低的短板,对现任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村干部能力水平和履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并建立后备干部档案信息库,加强村组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和跟踪培养,为下一步壮大村两委储备后备力量。同时在“选优配强”基层组织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定期现场培训、不定期远程培训、外出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用法治明确基层带头人的职权责任,提升其思想觉悟。在处理乡村事务过程中,各基层组织应充分发挥基层干部把脉定向的引领作用,既要维护基层政权的稳固,又要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贪污腐败,从而不断充实、优化村干部队伍,强化基层组织后备人才力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优化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的中坚力量匮乏现状,要多措并举,继续加大“三农”领域实用专业人才培育力度,按需创新培养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及社会服务等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打造一批扎根农村、适应农村、奉献农村的人才队伍,唯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传帮接代、培养新一代年轻化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而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促建“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此,应着力引导全县人民从根源深处认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目前乡村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延缓了乡村振兴的实现,想要清除这些绊脚石,就要靠这支“一懂两爱”的人才队伍,真正从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表现出对乡村的热爱,并付诸于实践,使乡村振兴的各项举措真正高效落地,以确保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好农业的创新与发展。比如,利用当下正在全县开展的“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契机,全面提升全县村庄规划编制水平,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集思广益、献计谋划,同时,不断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新鲜血液与生机,进一步优化和充实“三农”工作队伍,从而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走好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呼吁全县干部做到真正了解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更好地发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组优势,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首先,政府要制定并完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政策,深入实施农业技能培训。各乡镇建立返乡创业人员信息库,确定失业求职人员“名单”,精准掌握他们的就业、受训意向。对有创业意愿的人群,按其所需,制定创业培训“菜单”,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分类精准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适龄劳动力,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继续强化不定期在县域内开设农业电商、农业物流、厨艺、面点、家政等各类技能培训,力争让贫困群众掌握一项以上技能,全方位、多渠道培育更多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高素质职业农民,尤其应重点培养中青年新型职业农民,使其脱颖而出,担当起弥合农村人才断层的重任;其次,深入实施科技入户项目,因地制宜地组织农业专家下乡进行定点专业辅导和培训,如养蜂、药材、食用菌、饲养牧草等种养技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最后,要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农科类毕业生到农业第一线施展才华;从而着力在全县打造一批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创造机会让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人才在实干中发挥所长、成就自我,真正让农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土。 (五)多措并举进行人才激励人才要发挥作用,激励是关键。针对引进的人才,要畅通职业路径,以拓宽发展空间留住人才,制定有激励性的招聘制度、薪资制度、考评制度、晋升机制和人才发展方案,比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考核管理,落实评优评奖激励,建立科学的实绩认定办法和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升职晋级、绩效薪酬的重要依据,以吸引和激励人才,提高他们的工作干劲和满意度。同时,为了保障人才的生活水平,应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双管齐下,除了要大力完善物质基础,完善居住环境,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配套服务政策,还要开展文娱项目和活动等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人才扎根基层解决“后顾之忧”;针对农民,要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资助农业项目和产业,激励农民获得更多收入。同时,加大对先进典型和返乡创业农民代表的表彰力度,发挥榜样效应,为农村人才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通过多项举措,不遗余力地把稳人才队伍,真正让人才长住长留,从而激发人才红利,以人才驱动乡村创新发展。总之,乡村振兴既是国家发展大战略,也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有了人才支撑,才能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才能真正实现新时代对“三农”工作的总要求,书写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